圖為:“小品王”趙本山每年都愁劇本
新官上任三把火,頂著央視馬年春晚總導演頭銜的馮小剛,已著手籌備春晚這道大餐。揚言要讓語言類節目好玩、好看,還不失諷刺意味。如今,馮小剛當務之急就是“求劇本”。日前,央視春晚官方微博發出“征集令”,希望大眾能提供好的語言類節目劇本和創意。但記者注意到,參與網友雖然很踴躍,但多是推薦自己喜愛的明星。事實上,每年央視春晚向民間征集語言類節目劇本,都遭遇尷尬。
錢少人才流失
年年都鬧劇本荒
相比往年,央視春晚今年籌備時間提前了不少,更是早早地向民間征集喜劇劇本和創意。記者注意到,央視春晚通過微博發出征集令后,響應者并不多,大多是推薦偶像上春晚的粉絲。馮鞏的御用編劇鄒僧告訴記者,其實征集的作用并不大,“一些民間的作者和我們接觸過,不乏亮點的作品,但大多都登不上大雅之堂。”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央視春晚鬧“劇本荒”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即便是擁有專門負責搜集劇本團隊的“小品王”趙本山,每年也要為劇本發愁。談及為何沒有好劇本,鄒僧告訴記者,是因為創作力量匱乏,“現在專職為春晚寫相聲小品本子的人越來越少,基本上都是兼職。平時做些別的事,到了‘春晚季’(每年十月進入春晚季)再投入精力創作。”
人才流失,歸根結底是待遇問題所致。春晚常客潘長江坦言,寫相聲小品根本不掙錢,而觀眾的要求又越來越高,很多人都“逃離”了這個圈子,轉投影視圈,“這其中也包括我。”而據記者了解,寫一部影視劇,3集的錢就頂一個相聲或小品。
突破并不容易
創作環境太浮躁
“春晚相聲小品的逐漸沒落,很大原因來自春晚的限制。早期的作品,有很多針砭時弊、諷刺現實的東西,現在受限,自然很難出彩。”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李建中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相聲小品衰敗的癥結在于失去諷刺功能,想拯救相聲小品,需對癥下藥。對于這一點,剛上任的馬年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很清楚,因此他對語言類節目提出了四字方針——“干預生活”,并給創作者們吃“定心丸”,“春晚語言類節目不能偽貼近,不能偽針砭時弊。要寫出最好玩的,別自我閹割、自我審查。”
不過在鄒僧看來,馮小剛究竟能為春晚語言類節目帶來多少改變?還不好說。“考慮到各個層次的觀眾,春晚語言類節目的創作空間和展現空間并不大,前人的成功意味著給后人堵死一條路,想找到新鮮題材真的很難。”他表示,當下整體的創作環境是浮躁的,“這也是這個行業面臨的挑戰。”(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