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些孩子,馬樂的父親馬守政付出了太多心血
馬樂說,再難也要堅持,不能讓孩子們的“家”散了
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不能讓這181個孩子的“家”散了
幾個月前他父親去世,留下了一手創辦起來的兒童福利學校
接手后他發現,父親留下的不光是學校,還有沒填上的資金缺口、亟須就醫的孩子……
當地民政部門:正努力協調,計劃把這些孩子納入城市居民低保范圍
10年前,父親馬守政建立學校陸續收養198名孤兒。今年9月,父親因病離世,33歲的兒子馬樂放棄澳大利亞百萬年薪舉家回國,接手已逝父親創辦的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學校,做起了現有的181名孤兒的爸爸。如今,面臨學校巨大的資金缺口,馬樂四處奔走,他說,不能讓181個孩子的“家”散了。
抉擇
放棄百萬年薪
回鄉撫養181名孤兒
昨天,陰雨過后的南陽更覺寒冷,馬樂坐不住了,找到學校里管理孩子日常生活的白老師,買來布料和棉花,在辦公室里為181名孤兒趕制厚棉被。
對唐河縣的人來說,馬樂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可是提到他的父親馬守政,再不健談的人都能講出一籮筐他的感人故事。
從2003年起,身為謝崗實驗學校董事長的馬守政開始陸續免費接收孤兒,2010年,他和當地民政部門共同努力,創建了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于一體的民辦封閉式全日制寄宿學校——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學校。10年來,學校累計免費收養孤兒198人,除去逐年畢業的,如今學校里還有181名孤兒。
今年9月,58歲的馬守政因病離世。為了不讓父親的慈善事業因此中斷,在國外從事國際貿易的馬樂與妻子辭去澳大利亞年薪百萬元的工作,舉家回國,擔負起照顧這181名孤兒的責任。
“我和妻子在澳洲的年薪超過百萬元,說實話,面對抉擇我曾猶豫過。”馬樂說,可一想到父親為這群孩子的付出,也為了保住父親艱難建立起來的“家”,他決定回來,“我想讓父親走得心安。”
對于和馬守政一起工作多年的白老師來說,馬樂的決定讓她覺得“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馬校長苦撐了10年,巨大的資金缺口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顯得蒼老。”白老師說,自從馬樂在澳大利亞工作后,每年都堅持寄錢補給學校,“其實,馬樂的心早就和老校長一樣,都放在這些孩子身上了。”
講述
父親癌癥晚期,還為患心臟病的孤兒尋醫
在馬樂眼里,父親的整顆心都給了孩子們。他可以清楚地記得每個孤兒的生日和每個殘疾孩子的病情,卻記不得自己一年僅一次的體檢。
今年5月,馬守政突感肚疼,由于忙于工作,他只是隨便買些藥吃。硬撐了一個多月,他的病情絲毫沒有好轉,體重也降了30斤。
“學校老師都勸他住院做個全面檢查,可他怕耽誤工作,還說不想浪費錢。”正昌兒童福利學校義工周蘭清說,直到7月初,馬守政疼得落淚,才同意去醫院治療。
經診斷,他已是胰腺癌晚期。得知父親病重的消息,馬樂匆匆回國并將父親送去北京治療。
“到了北京以后我才知道,父親同意來就是想趁機給一個患心臟病的孤兒找專家。”馬樂說,病床上的父親十分憔悴,疼痛難忍時只能靠打止痛針維持,可是,他卻強忍病痛聯系兒童心臟病專家。
“我在老家問了很多醫生,都說手術難度大,沒法開刀。來北京機會難得,我得好好問問。”馬樂說,聽著父親的話,他淚流不止,再想起每次的越洋電話里,父親永遠念叨著那100多個無依無靠的孤兒,他的心里雖有埋怨,但更多的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