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寫成“沭浴”,荀子竟讀紙質書,韓愈只活了15年
近日,鄭州一位老師因在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發現了多處錯誤和值得商榷之處,將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這并非權威教材首次受到質疑。事實上,教材出錯的新聞近年來屢見報端。
教材出錯并非個案,一些差錯令人啼笑皆非
彭幫懷是鄭州一家作文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他閱讀了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后,發現多處錯誤和待商榷之處,“我目前找到了32處,可以定性的至少有10處。”
他說,最明顯的錯誤是,“沐浴”的“沐”字寫成了“沭”,多了一點;“雖有嘉肴”應為“雖有佳肴”;“九月九日重陽節”應明確標注為“農歷九月初九”等,另外還有與《課標》規定不符5處、語法錯誤3處。
彭幫懷說,他分別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總編、責任編輯、編輯寄去了信函,均未得到回應,無奈之下,他將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目前,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共宣傳辦公室主任吳海濤說,彭幫懷指出的問題真正屬于硬傷的并不多。對于硬傷,他們會在新版教材中予以修訂。他還說,各地教師每年都會向出版社反映教材使用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他們近期會匯總相關問題,在網站上發布更正說明。
這不是彭幫懷首次同教材出版機構較勁。2006年,他挑出蘇教版小學課本中的60余處錯誤;2010年,他以教科書“達不到國家標準、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為由將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不過,他的訴訟請求最終被駁回;今年年初,他還發現,人教版小學教材稱開天辟地前,盤古“昏睡了十萬八千年”,而蘇教版小學教材則稱“昏睡了一萬八千年”,相差了整整九萬年。
教材出錯并非個案。近年來,曝光于媒體的一些錯誤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教科書的插圖中,屈原、祖沖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在凳子上讀那個時代不可能有的紙質書;韓愈的生卒年被搞錯,只活了15年;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變成“我寄悉心與明月”等。不獨語文,外語、歷史、數學、物理、地理、生物等教材都曾被人挑出諸多錯誤。
相比于出版社的“寬容”,家長、教師傾向于差錯零容忍
對于教材出現錯誤,不同人士表達了不同看法。記者采訪的一些出版界人士認為,圖書出版環節眾多,允許存在一定的差錯率,只要差錯率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范圍,就屬于質量合格,教材出版也不例外。
據記者了解,我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差錯率不超過1/10000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