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覺得,在家鄉也能有好的發展。“我當初不留北京,就是覺得吃那個‘苦’沒必要”。
也因此,當得知肖楠打算留在北京的時候,劉湘極力反對。“家鄉雖然落后點,但如果能進個好單位,也是不錯的啊。北京房價那么高,有什么奔頭?”
但肖楠還是選擇了北京。“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北京的發展空間大,趁著年輕,真的想奮斗幾年,闖闖看”。面對肖楠的選擇,劉湘有點無奈,在她看來,肖楠太過理想主義:“理想能當飯吃嗎?”
肖楠并不是孤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生搞環境工程的趙向陽,卻懷有一個新聞夢。學生時代他是校媒的骨干,畢業后,憑借自己的工科背景和校媒經驗,趙向陽如愿進入一家科技類報紙。
此后,趕稿子成了家常便飯。但每每有滿意作品出爐時,趙向陽都忍不住要跟好友分享。在他看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自己想要的”。同批進報社的員工中,他是表現最優秀的一個,但工資最高的月份,也只有6000多元。這與北京動輒四五萬元一平方米的房價相比,有點杯水車薪。
“大不了先撿便宜的租著。”趙向陽覺得年輕人不應該急著當房奴,“誰說一定要先買房?”
他心里清楚,在北京,靠自己買房不現實,很多畢業買房結婚的同學,不過是繼續“啃老”。
“爸媽辛苦一輩子攢點兒養老錢,我全拿來付首付?”趙向陽搖頭,“這事兒我干不出來。”
2009年12月至今,“國十一條”、“國十條”、“新國八條”,以及今年2月的“國五條”陸續頒布。但肖楠的男友并不看好調控政策。“買房是80后的剛需,光想著等政府調控降低房價,不現實”。
但每一個與房有關的政策,仍在觸動著兩個人的敏感神經。“北京幫”QQ群里激烈地討論“小產權房能不能買”、“房產稅要立法”。就連“農村土地流轉”也引來不少揣測:農村土地市場化是否可能降低房價?
一次活動中,肖楠認識了田靜,漂亮、高挑、有氣質是這個女孩給她的第一印象。但讓肖楠沒想到的是,田靜已在北京市海淀區小月河附近的憶展公寓住了近3年。
小月河是北京著名的蟻族聚居區,像憶展公寓這樣出租床位的宿舍式公寓,在小月河不下二三十個。田靜約12平方米的“家”,3張上下鋪住著6個女孩,她住上鋪,一個月300元。
田靜說,在家自己是個小公主。一畢業,家里就托關系把她弄進一所學校當教師。但田靜不喜歡這樣一眼就望到頭的生活,干了兩年,便辭職和姐妹一起“北漂”。
“剛來北京的時候,想法特別多,但現實給我好好上了一課。”3年中,田靜做過前臺、營業員、校對員,收入始終徘徊在兩三千元,頻繁換工作也讓她日漸低沉,直到在一家公司謀得一份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
田靜進修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勤奮的品格也讓老板特別賞識。一年后,田靜的收入已經漲到6000多元,去年12月,她搬出小月河,在小西天附近和一個同事合租了一套兩居室,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終于不用擔心起床吵著別人了。”她笑著說。
“對我來說,買房也許是一種奢望,但也沒準兒能實現。”田靜說,比起房子,她更享受在這里的成長和改變,“買房是理想,但不是全部,趁著年輕,慢慢來。”(文中人物皆是化名)(記者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