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通報稱未形成購買事實 含混回應引發質疑
明明是私人消費,偏偏公款報銷;入賬虛報瞞報,企圖“瞞天過海”……近來,“公款買私單”現象頻頻曝出。16日,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通報4起違反作風建設規定典型問題,此前網絡曝光的“大理州安監局采購清單出現路易威登等外國品牌”事件中的相關負責人受黨內警告處分。
一年來,中央嚴控“三公”消費,但個別黨政干部利用職務之便將因私花費“變著花樣”藏入公務報銷之中。專家認為,嚴查“入賬腐敗”應成為反腐敗的重點之一。
“稀里糊涂”公款采購LV
半年等來含混回應
公款消費能變出什么花樣?云南大理州安監局的一份采購清單令人“大跌眼鏡”。
2013年8月,有網民發現,大理州安監局的設備采購清單中出現了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大理州安監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是“稀里糊涂登記上的”。
2014年1月16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通報稱,大理州安監局在設備采購中沒有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州紀委給予州安監局局長常建華黨內警告處分。
該局究竟打算采購多少個名牌箱包?這些箱包采購預算是多少?是什么導致了“公款買私單”問題出現?針對這些“待解”的疑問,大理外宣辦相關負責人統一回應稱:采購清單出現路易威登等國外品牌,但并未形成采購事實。
半年才等到一個如此簡單含混的回應,同樣讓關注此事的人們“遺憾”。人們質疑,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恰恰暴露了一些部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工作作風。事前缺乏自律、事后缺乏嚴肅反思,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
“花公家的錢辦自己的事”
“偷梁換柱”手段五花八門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單位或部門千方百計鉆公款的“空子”,隱瞞個別領導干部的“因私”開支,給一些腐敗分子揮霍浪費、侵占國家財物提供了機會,隱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