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把住房保障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合理確定住房保障范圍、保障方式和保障標準,完善住房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可持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機制。到“十二五”期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
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意見》細化了保障房建設、分配、運營等各個環節,有利于完善全國保障房整體運營機制。《意見》在四季度來臨前的節點出臺,表明政府對于完成今年及以后的保障房項目建設的決心。更重要的是,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政府要以“市場+保障”雙管齊下,解決我國房價上漲過快、部分區域房價泡沫等問題。
重在完善整體機制
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表示,《意見》的出臺,一方面是對此前某些地方政府落實保障房建設不到位、分配出錯等行為的糾正,另一方面,《意見》旨在督促地方政府的住建、國土、公安等各部門未來合作更統一、過程更細致、審核更嚴格,力促整個保障房運營管理機制更完善、更合理。“例如,此前存在建設質量和分配不公等問題,說明地方政府對于保障房項目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意見》出臺后,各地需要按照《意見》的大方向和原則進一步落地和強化,地方政府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陳志認為,今年各地的保障房指標全面開工肯定沒有問題,但關鍵在于,長期而言,如何把參建企業的資金還給企業,從而鼓勵更多的企業投入進來,解決保障房項目長期資金來源問題。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為,近幾年政策性住房建設規模一直保持著較快速的增長。在政府主導作用下,保障房建設的土地供應和投資規模都有明顯的擴大。“在規模增加的同時,出現了工程建設和分配機制等問題,有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意見》出臺表明今后保障房的建設將更加注重質量,表明今后保障房將更加注重管理和運行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因為只有在機制完善的基礎上,保障房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
調控政策不放松
陳志表示,在目前整體經濟大環境不很明朗的情況下,房地產調控到了關鍵時期,《意見》在這個時間節點出臺,表明中央政府層面對于解決住房民生問題、保障中低收入人群利益的決心。在某種意義上,保障房項目的投資和建設是平衡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砝碼。“保障房的投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沖商品房市場投資下滑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平衡經濟發展,這也說明了中央政府不會輕易放松目前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
張月認為,樓市調控政策已經產生一定效果,成交量、價的回調逐漸顯現。如果保障房體系在調控期逐漸完善,有效供應增加,“保障房”與“市場房”的雙軌才能齊頭并進。《意見》將促使保障房的建設獲得有效保障,加大企業投入保障房建設的意愿。對于開發商來說,保障房能夠獲得信貸支持且貸款利率優惠。尤其是對商品房用地配建保障房的開發商來說,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可以借此緩解商品房建設中的資金問題,今后可能促使更多企業投入保障房建設。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促使更多的企業參與保障房建設有助于減輕財政壓力。
張月表示,一連串行動和措施明確傳達出決策者抑制房價的決心,一方面通過限購、限貸和試點房產稅抑制投機和投資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增加住房供給。“在需求和供給上同時做文章,應該能將高企的房價打壓下去。”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