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問:公務員該如何招?
“一鍋端的考試方式,選不出合適的公務員”
關鍵詞 能力
2007年,深圳市開始試點聘任制公務員,6年時間,甚至已有超過3000名“聘任制”公務員。2013年6月,北京市公開招聘6名聘任制公務員,除嚴格的招聘要求外,年薪不低于20萬的承諾,讓人頗感意外。
“聘任制”的背后是一系列問題,“聘任制”只是在解決編制問題?“聘任制”會不會成為新一代“臨時工”?
最關鍵的則是,委任了那么多,難道不好使?
葉青:
我對公務員招考的建議是,應該對一部分公務員的專業有所限定,參考一下“定向招生”的規則。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沒有專業的區分,但實際工作中,需要許多專業的知識。
比如我們統計局,需要你學過統計,但現實中筆試通過三個人,全是學中文、政法的,對數學一竅不通,招進來也不能用,這怎么行?
所以說一鍋端的考試方式,并不能選出合適的公務員,我們的篩選制度應該保證專業人員可以進入公務員招考,而不僅僅是考試好的學生能夠進入。尤其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崗位,應該有定向優先規則,只要他學過統計,公務員筆試差一些,也應該錄取。
竹立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管理職能的要求,公務員人數未來還會呈增長趨勢。但這不是公務員數量的問題,而是組織結構的問題。
從現在看,公務員劃圈子、走路子、看面子,部分一把手胡作非為、貪污腐化,招進來的公務員未必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未必能進入公務員系統,這已經成為眾人皆知的事實,對我們的公務員系統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尤其是錢本位、官本位的思想,長期沒有得到改善。對于普通公務員來說,沒有什么好的職業預期,反而是送煙喝酒這一套。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改善,討論公務員如何選,有多少公務員才合適,都沒有什么意義。所謂聘任制,我擔心會成為新的貪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