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能從聯合演習中學到什么?
俄新社8日的報道題為“中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演是學習,不是展示肌肉”,那中國海軍可以從中學到什么呢?中國軍事專家王亞男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蘇聯是一個海權意識很強的超級大國,如今的俄羅斯雖然面臨很大的困難,但一直都有重振海權大國的雄心。蘇聯海軍在冷戰時期,有著在國際熱點水域運用海上力量的豐富經驗,甚至還有應對海上沖突的經驗,這些都是值得中國海軍借鑒的。俄羅斯和中國一樣也有著海洋權益的維護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俄進行海上合作體現了互補的關系。
中俄雙方設立了聯合導演部、聯合指揮部和海上艦艇編隊指揮所三級指揮體系,均采用混合編組的形式。對此,王亞男認為,在各個層級的指揮體系中,中方都可以和俄方進行學習和交流,通過這種機會借鑒先進經驗。這種三級指揮體系,也是很接近實戰應用的。在實際動用海上力量時,國家機構一級就相當于聯合導演部,下達一個大方向的命令,之后由海軍指揮機構將這個大的指令分解成多個可操作的小指令,再將這些小指令分配給游弋在海上的艦艇指揮官。
王亞男認為,通過混編的方式,雙方都可以熟悉對方的指揮習慣,一旦有突發情況,兩國海軍合作起來比較便利,北約也是這樣演練的。
俄新社報道稱,實兵演練地點彼得大帝灣復雜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鍛煉兩國海軍。王亞男認為,在彼得大帝灣演習可以使中國的艦隊感受和適應在高緯度海況下作業,這是在自己家門口很難感受到的。更深層次來說,這種交替主辦的演習模式也加大了雙方合作的實際效果。
科目設置與兵力編成有深意王亞男認為,聯合防空、聯合護航以及實際使用武器對海、對空目標射擊等科目都是非戰爭狀態下,海上力量運用最多的模式。突破潛艇威脅區是更深層次的合作,這種科目的演練需要接近戰爭的環境。對于此次兵力編成,一名中國專家認為,已經接近進行奪島戰的實力了,雙方有水面艦艇、艦載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以及特戰分隊。特別是特戰分隊,既可以進行反恐,也勝任小規模的島嶼作戰,但中俄有意沒有派出更具奪島戰標志意義的登陸艦。 (柳玉鵬 劉揚)
相關新聞:
“海上聯合-2013”中俄海上聯合演習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今日將進入實兵演習階段。這是演習中方總導演、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在演習前中方最后一次任務準備會上作出的表示。圖為停靠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中俄軍艦整裝待發。詳細>>
當日,中國海軍參加“海上聯合—2013”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的導彈驅逐艦石家莊艦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向俄羅斯海軍官兵和當地民眾開放,使他們有機會登上中國海軍新型軍艦,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中國軍艦和海軍官兵,增進中俄兩國人民和軍隊間的友誼。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共識,中俄海軍艦艇編隊定于7月5日至12日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附近海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3”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詳細>>
當日15時至19時,中俄雙方艦艇依次離開碼頭,向指定海域集結,中方艦艇編隊集結區域位于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南偏東約40公里處海域。21時,雙方艦艇編隊按非作戰艦艇在內、作戰艦艇在外的錨地防御隊形錨泊完畢,兵力展開結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