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與發展述評
異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電子學籍杜絕高考加分弄虛作假,開展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督查……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應民眾訴求,聚焦熱點難點,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全面深化改革即將展開。人民群眾期盼在教育領域能有更加切實有力的措施,讓更多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大膽探索:深水區改革艱難“破冰”
2012年歲末,各省份陸續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被認為是教育深水區改革的艱難“破冰”。教育公平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民眾反映突出的高考、擇校等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努力推進,從體制機制上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和辦法。
2013年秋季學期開學,全國首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啟動實施,配套啟動的電子學籍系統將在年內實現全國聯網,從技術層面徹底杜絕可能與擇?;蚋呖家泼駫煦^的虛假學籍、重復學籍,同時還可為隨遷子女跨省轉學提供便利服務。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需要更加強大的物質保障。2013年3月5日,中國政府宣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2年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
為了實現這個20年未能實現的目標,國家和地方以一系列創新之舉確保老百姓的“讀書錢”花得起、用得好。教育部還進一步完善制度,健全監管,強化公開,提升專業化水平,推行績效評價和獎補機制,讓國家財政投入的每分錢都能用于教育、服務人民。
改革進入深水區,每一步探索都關系著億萬民眾的切身利益,每一項創新都牽涉著多個部門的聯動協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在黨的十八大的全面部署和要求下,我們正在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積極而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
育人為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3年4月,教育部宣告啟動“減負萬里行”,在一年時間里,通過自查、抽查等形式,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入學、校外培訓、教學進度等方面的不規范辦學行為進行曝光、問責和處理;2個月后,一項被稱為“綠色指標”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宣告誕生,科學制定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并將以此為基礎對中小學校進行全面體檢。
有專家評價說,“評學生看分數、評學??瓷龑W率”的老觀念、舊體制逐步被打破,改革的新氣象不斷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