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下午國新辦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內容舉行的吹風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決定》中兩萬多字十六個方面,有十五個方面是改革的領域,六十條中有五十五條是重大改革任務,而且落實有組織保障和時間保障。
在談到“全面改革六十條”出臺的歷史背景時,楊偉民表示,首先,在經濟方面,我國目前正處于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如何避開“中等收入陷井”,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第二,就改革來講,我們改革開放已三十五周年,應該說好改的、容易改的、大家共識非常明顯的、明確的這些改革,已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這些改革都是一些‘硬骨頭’”。楊偉民說,所以“全面改革六十條”當中,講到改革現在處于攻堅期、深水區。
“第三,就社會穩定來講,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保持穩定,我們就面臨一個矛盾凸顯期,各個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發展、改革、穩定都進入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期,”楊偉民說,“我們認識到,如果要解決現在的發展問題、改革問題、穩定的問題,必須要通過改革,必須要全面的改革來進行,所以這是我們改革的總的大勢,是要把握的。”
“‘全面改革六十條’的基本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第一,主題是全面的。也就是說,這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包括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建設、國防和軍隊的體制等等,非常廣泛。第二,主線是清晰的。”楊偉民認為,我們不僅講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同時也講了六個“緊緊圍繞”。每個領域當中,改革的主線都是非常清楚的。
第三,重點是明確的。“我們雖然要全面改革,但是我們也認識到,重點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具有火車頭的作用。” 楊偉民說。
第四,力度是空前的。《決定》當中兩萬多字十六個方面,有十五個方面是改革的領域,六十條中有五十五條是重大改革任務。“我曾經概括一句話,叫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話落實下去,都可能對這個領域、這個環節的體制發生重大的變化。”楊偉民說。
第五,落實是有保障的。楊偉民表示,“我們過去確實也制定過一些改革的決定,比如上一次十六屆三中全會,但是它沒有明確提出組織保障和時間保障。而這次,我們有兩個基本的保障,中央決定成立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小組,就是說組織上是有保障的,我們在時間上也有明確的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的成果,到2020年是截止日期。所以這兩個是最重要的保障。”(記者 姜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