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山西工業經濟何去何從?1月23日,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暨經信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會議在并召開。省經信委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新常態給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帶來了新變化,與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工業新常態具有明顯區域特點,呈現出三大特征。
縱觀當下經濟,我國經濟呈現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發展趨勢。這也預示著我國經濟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隱含風險轉向面臨多種挑戰。
相較于全國和其他省市,我省工業新常態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經濟增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結構畸重導致經濟波動相對較大、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轉型調整相對較難等問題較為突出;二是能源供需變化將逐步弱化我省能源基地地位。當今中國,國家能源戰略布局的西移已成必然,能源供給結構變化、生態環境壓力將嚴重擠占我省煤炭生存空間;三是經濟放緩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風險。我省長期形成的重工業為主、現代制造業相對落后的產業結構將面臨巨大沖擊。
總體來看,當前我省工業經濟表面上是增速減緩,實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根本是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等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和突出反映。總的趨勢判斷是,下行仍未見底,壓力還在加大,仍處于艱難時期。
從此次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上釋放的信號來看,2014年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喜憂參半。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低于全國水平5.3個百分點。但工業經濟也有重要突破。如,在千家企業開展綠色低碳行動中,實現節能400噸標準煤,全年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萬元GDP能耗下降3.5%的目標任務。初步統計,全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62.9%,超額完成62%的目標。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本次會議強調,2015年要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省工業面臨的形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轉型升級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重點,以政治堅定、務實高效的作風為保障,突出依法行政、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六大發展”,力保工業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記者張臨山實習生衛一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