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澀的內容,自我表揚般的簡報……政府網站的“官樣文章”很不招人待見,這種情況要改變了。省政府辦公廳昨日公布的《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政府網站信息發布要積極主動回應社會熱點,對政策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增強吸引力親和力,為群眾服好務。
及時各級各部門將政府網站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建立完善信息發布機制,第一時間發布重大政策等信息。提高發布時效,對內容更新情況進行監測,對于內容更新沒有保障的欄目歸并或關閉。
易懂政府部門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時,要同步做好網上政策解讀方案。涉及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等政策出臺時,在政府網站同步推出由政策制定參與者、專業機構、專家學者撰寫的解讀評論文章或開展的訪談等,對政策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讀。同時,提供相關背景、案例、數據等,還可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予以展現。
主動涉及本地、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依法按程序在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站發布信息,公布客觀事實,并根據事件發展和工作進展及時發布動態信息,表明政府態度。對于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要通過政府網站積極主動回應,闡明政策,解疑釋惑,化解矛盾。
交流辦好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意見征集、網上調查等欄目,搭建政府與社會公眾的“連心橋”“直通車”,傾聽公眾意見建議,接受社會的批評監督。對網民意見建議要綜合研判,對其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應在7個工作日內反饋處理意見,情況復雜的可延長至15個工作日,無法辦理的應予以解釋說明。
記者從省政府公布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中了解到,去年,省政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3萬條。同時,為滿足特殊信息需求,省政府辦公廳辦理群眾信息公開申請29件,答復率為100%。
今年,山西省將增強政府網站傳播能力,提供面向主要社交媒體的信息分享服務,加強移動終端應用服務,主動開通并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術新應用傳播政府網站內容。同時,優化信息發布流程,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完整、準確、及時。山西省還將健全專業機構、媒體和公眾相結合的社會評價機制,對政府網站開展社會評價和監督,向社會公開評價過程和結果。(記者何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