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響新生代”2012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公益訓練營日前在天津圓滿落幕,十位公益新秀從兩岸千余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其中“Green Art藝術小洲”、探尋福州地名文化等文化微公益項目名列榜單,選手將于暑期返回各自項目所在地,利用一萬元“青年公益項目實踐基金”開展為期5周的公益實踐,并于9月趕赴北京角逐年度“公益達人”稱號。
借力公益傳承文化
在本屆闖入全國前十強的選手中,張路書的“Green Art藝術小洲”項目將目光投向了面臨生活壓力的青年藝術家,計劃通過項目實施,幫助他們將作品轉化為藝術衍生品進行生產與銷售,增加青年藝術家群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為其搭建一個大眾化的展示平臺。
“在小洲村我接觸到的很多人,都是純做藝術的人,但生活很窘迫,有的人常年都是靠方便面、饅頭等度日,但其實他們的作品都很出彩,我們團隊成員由此要做這樣一個文化微公益項目,計劃定期在獨立書店、會所等舉辦主題藝術沙龍,利用各種渠道,幫助青年藝術家擺脫窘境?!睆埪窌蛴浾呓榻B。
此外,程夢怡的探尋“有福之州”項目也成功晉級全國10強,該項目主要收集當地公交站老地名信息,以此引發人們對老地名的關注,讓青少年以及其他市民對福州的地名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康師傅創新挑戰賽評委、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表示,今年的文化微公益項目的確是本屆大賽的一大亮點,像30強選手中,有關注皮影藝術繼承人匱乏問題的,也有關注刀畫藝術的,選手的公益提案都很有參考價值,很難說哪個更好?!皠俪龅男≈揄椖筷P注了比較寂寞的青年藝術家,希望通過公益項目去支持他們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提案相對更嚴謹些?!?/p>
臺灣選手更關注身邊小事
除去文化微公益項目,環保也同樣成為青年學子的關注焦點,“寶島凈鄉團”的同學們看到了臺灣海灘所面臨的污染問題,便組織熱心人士清理海岸廢棄物,倡導全民保護海洋生態;大陸的“金織玉葉”團隊則以實際行動說明廢棄的玉米葉并不是毫無用處,他們的項目以玉米葉為原料,以殘疾人主體,生產出高附加值的工藝品、生活用品,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業垃圾污染,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在評審過程中,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先生說:“此次晉級決賽的十強都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能夠結合實際需求,突出特色,由點及面地逐步復制和推廣,很好地詮釋了‘小公益、大行動’的活動主題?!?/p>
本屆大賽評委、“多背一公斤”的創始人安豬補充道:“與大陸選手相比,臺灣選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敢于做‘小事’。無論是倡導凈灘活動的林藝,鼓勵聽障人士騎車環島冒險的簡孟軒,或是針對夜市外帶食品提議少用一個塑料袋的楊慧姿,他們所關注的都是身邊的日常小事,因此,在項目闡述的過程中,他們的計劃也顯得更為務實與聚焦,這也是年輕人做公益時需要注意的一點。”
作為以公益為主軸的系列年度賽事,今年是“創響新生代”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舉辦的第三年,此次大賽繼續聚焦“小公益”,以“小公益、大行動”為主題,向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18至30周歲的年輕人征集公益創意和想法。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記者 李享)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