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出現(xiàn)在原始陶器上刻畫的“龍”字符號(點擊圖片翻頁)
如果不是講解員介紹,恐怕沒有人能認(rèn)出這個符號是“龍”字最早的寫法。3月24日,參加陜西省博物館“文化尋根之旅”教育活動啟動儀式的三十余名小朋友,不僅看到了從古至今的“龍”字,還親身“揮毫潑墨”了一把。
【相關(guān)新聞】
長安尋龍:百余件龍文物勾勒龍的"成長"歷程
長安尋龍:龍首原上天子居 天子出于景龍池
據(jù)講解員介紹,早在四、五千年前,當(dāng)人類還處于氏族社會時,每一個氏族都會將一種動物:如牛、馬、虎、鹿、蛇等,作為本氏族的標(biāo)志。后來,有個強大的氏族,將其他氏族都吞并了,于是就把各個氏族的動物標(biāo)志擠湊在一起,虛構(gòu)出一個最兇猛的動物形象,這就是所謂“龍”的來歷。
龍的寫法也在幾乎同一時代誕生的,從最早“壓根不認(rèn)識”的刻畫符號,到今天通行的簡體“龍”,時間上跨越了上千年。為了直觀的將“龍”字的演變體現(xiàn)出來,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是費了一番功夫。據(jù)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宣教部部長步雁介紹,這些展示的“龍”都是他們從各種歷史資料,包括館藏的文物中,一個一個的找出來的?!百Y料和文物浩如煙海,生怕漏掉哪個,所以格外的仔細(xì)?!?/p>
小朋友們不僅看到從古至今“龍”字的演變過程,還在工作人員的指導(dǎo)下,“揮毫潑墨”了一把?!霸邶埬辏尯⒆痈玫牧私恺?,體驗漢字之美和傳統(tǒng)文化,我覺得很有意義?!币晃患议L告訴記者。
“博物館有三大職能——收藏、保管和教育,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今天,突出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就顯的更加重要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并產(chǎn)生樂趣,也是我們今后工作中應(yīng)該注意和提高的地方?!辈窖悴块L說,“從而拉近博物館與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間的距離,讓歷史不再遙遠(yuǎn),讓文物不再厚重”。
據(jù)了解,這次舉行的“寫龍字”活動是本年度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化尋根之旅”教育活動的一部分。還會陸續(xù)開展“龍行我塑”、“小小講解員夏令營”、“我心目中的博物館作品展”等八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