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喀什老城,領略百年遺風",這是很多走進喀什老城區的游客共同的感受。正在進行中的喀什老城區改造始終堅持"保護性改造""修舊如舊",使這座百年老城在改造中不改"舊貌"。
近日,記者又一次走進喀什老城區核心地段的亞瓦格社區,對改造后的巷道依然感到熟悉:打馕的,賣綢緞布料的,經營手工土陶制品的商家仍在原地,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維吾爾族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手工編毯、手工刺繡、手工民族樂器、手工銅器的絕活技藝仍然在這里發揚光大;小巷里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民房,改造后仍然一律是土黃色外墻,保留著古老喀什的民族特色。
隨意走進小巷人家,傳統維吾爾族建筑的石膏雕花、木制鏤空的壁龕與現代風格的瓷磚、不銹鋼樓梯融入一室,民族特色與現代時尚相得益彰。
被稱為"喀什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的喀什老城區改造工程于2009年4月啟動至今,計劃5年內完成老城區近5萬戶、500多萬平方米危舊住房改造任務,完善28個片區內的水電暖氣路和環衛等配套基礎設施。截至2010年底,喀什市老城區共完成改造危舊房8943戶、82.26萬平方米。今年,喀什老城區改造計劃完成危舊房改造10556戶、97.52萬平方米。
負責喀什市老城改造的副市長徐建榮說,喀什市按照"完善設施、由外向內、就近建房、就近安置、邊拆邊建、重點保護"的指導原則,把老城區危舊房改造與抗震防災結合起來,與扶貧幫困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與傳承和弘揚維吾爾歷史文化結合起來,與城市遠期發展規劃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分步實施。
事實上,于1902年喀什大地震后廢墟上修建起來的喀什老城區改造前安全問題令人擔憂,多數民居是隨意搭建的夯土房和過街樓,有的房子搖搖欲墜,只靠巨大的木頭支撐,沒有上下水、消防管網,也缺少公共設施。
徐建榮說,喀什老城區改造設計過程中既考慮安全有保障、風貌有保護,尊重居民習俗,盡最大可能保留歷史街區、建筑形態等歷史文化的原真性,保留居民固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又兼顧群眾生計有出路、生活有改善。
現已搬進改造后新居的喀什老城區居民艾則孜說,現在的房子和以前的房子外觀一樣,門窗、屋頂的木質雕刻還是傳統風格,只不過土墻變成了磚墻,危房變成了抗震房,改造后一樓還留了小門面,方便了今后做生意。
來源:新華網 (記者 潘瑩 李曉玲)"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