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報道)輕信藥品廣告,78歲的烏魯木齊市民李先生花5000元給自己和老伴郵購了降血糖的藥,誰知吃了后反而血糖升高、浮腫加重,最終老兩口都住進了醫院。
4月23日,記者從市食藥監局了解到,近年很多不法分子在期刊雜志或互聯網上打廣告,郵售假劣藥品,他們接到的相關投訴也不斷增加。兩年來,他們共監測涉藥網站1798個,查獲疆內發布銷售假藥信息網站兩個,疆外網站一個,涉及假藥三個品種。
去年9月,家住阿勒泰路附近的李先生通過一本郵寄來的書《糖尿病有海爾這本書就夠了》,以及在《中國剪報》看到《水腫浮腫,為何危及生命》的廣告內容,花費5000元,分別從北京、青島郵購了標示為青島正大海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桑枝顆粒和標示為烏蘭浩特中蒙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升陽十一味丸。然而,兩人服用后不僅沒有效果,血糖還一直飆升,不得不住院治療。
昨日,記者電話聯系了李先生的老伴。她說,他們兩人退休月工資加起來近一萬元,其中一半都用來買藥品、保健品,每次看到藥品廣告里宣稱有神奇療效的,他們總是忍不住想要買來試試。
今年3月,李先生向當時購藥的兩個廠家打電話協調,升陽十一味丸的廠家收回了剩余的藥品,退費600多元,而另一個廠家一直推諉不予解決,無奈之下,他們向烏市食藥監局投訴舉報。
“經核實,兩種藥品廣告中所刊登的服務熱線均為400開頭的公共服務電話,以貨到付款的方式銷售藥品,導致打擊違法廣告和群眾維權有一定的難度。”市食藥監局稽查處處長李學松說,目前,他們已向青島市、烏蘭浩特市的食藥監局發出協查函,并將其違法廣告的行為向當地食藥監局進行通報,同時,正在積極協調為兩位老人挽回部分經濟損失。
李學松還表示,消費者通過電話、網絡等形式購買藥品時,要主動核實售藥廠家或網站的資質和藥品批準文號,并留存好相關票據,同時還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其批準文號以及網站售藥資質。對于疑似虛假、夸大宣傳的藥械、保健食品廣告及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市民可撥打12331舉報投訴。網購藥品5點注意
1.確認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的售藥網站。
2.主動咨詢。網上藥店一般都配有專門的咨詢藥師,消費者可以通過在線咨詢,詳細說明情況,獲取有關購藥建議。
3.分清藥品和非藥品,對店家推薦的不熟悉的產品,確認是否有藥品批準文號。
4.不要在網上買處方藥。處方藥是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5.注意藥品驗收。首先看藥品外觀有無破損,其次看產品的名稱是不是訂購的藥品,再次看產品是不是在有效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