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托亞報道)“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和改善,居民收入增長‘提速進位’,在全國排位逐步前移。”5月23日,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處長王永陽說。
2014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81元,是1980年的51.2倍,連續34年保持較快增幅;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114元,是1980年的40.4倍。
自治區已連續實施5個民生建設年,從2011年的22類、80項重點民生工程到2014年的25類150項重點民生工程,民生建設深得民心,城鄉居民受益匪淺,帶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提速。5年來,新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12.2%和15.9%,分別比1980年至2009年期間年均增速快0.1個和5.1個百分點。與全國同期相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了1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2009年第30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28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了2個百分點,位次由2009年第25位躍升到2014年第22位,前移三位。
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明顯。2009年至2014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增速達到15.9%,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快3.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2009年的3.16∶1下降為2.70∶1。
王永陽分析了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原因。首先是政策性增資促進工資性收入增加,5年來自治區實施的很多政策,如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津補貼標準、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等,使得工資性收入不斷增加;其次,積極的就業政策,帶動各地城鎮從業人數穩中有升;同時,一系列援疆項目的建設,在有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城鎮居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各類鼓勵自主創業以及稅負減免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使得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增加;政策性因素拉動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包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補貼等;出租房收入和股息與紅利收入等的增長促使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
分析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原因,王永陽說,5年來自治區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促進新疆農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通過農村內部挖潛、加大農民轉移就業、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等,為農村居民增收搭建了增收平臺,有力促進了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強化民生工程建設等與農民轉移就業的對接,農村勞動力向當地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就業轉移力度不斷加大,有利促進了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家庭經營成為農村居民增收的基礎,5年來,自治區大力發展糧食、棉花、特色林果業等建設,使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農村居民增收步伐。受惠農強農政策的拉動,轉移性收入得到極大推動,安居富民工程補貼、糧食綜合補貼、低保生活補助、新農合等補助政策,對設施農業、養殖業的扶持力度等的加大,使農村受惠群體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