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通訊員胡霄震報道)2015年4月的一天,當工作組成員第一次走訪阿依帕夏家時,她和外公在家里。她非常麻利地走到院子門口接水洗衣服,然后到院子另一側的羊圈里喂羊,完全不像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
一同走訪的村干部說,阿依帕夏從小雙目失明,去正規醫院檢查過,無法治愈。她還有一個妹妹,單目失明,在村小學上學。她的父母離異,各自成立了家庭,又有了各自的孩子。她和妹妹與外公一同生活,外公的一只眼睛失明。
工作組的成員在她房間的白墻上看到了一束鮮艷的絹花,在整個簡單的屋子里顯得十分醒目,與屋外的黃沙漫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說花是她讓妹妹去巴扎買的,她喜歡鮮花,雖然眼睛看不到,但她心里知道那花一定非常好看。
當晚,回到住地的新疆墨玉縣喀爾賽鎮夏勒迪讓村工作組組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管理局副局長殷慶龍將阿依帕夏的情況發了條微信,在朋友圈中引起了關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建設管理局干部熱娜為阿依帕夏捐助了1000元。那天,筆者第二次來到阿依帕夏家,將熱娜的捐款轉交給她時,她和爺爺都十分激動,不停地說著:“熱合買提。”
她通過電話向熱娜表示感謝后,提出要給工作組的成員們唱一首歌。她用維吾爾語唱了《國歌》,她說是妹妹教她的。當工作組組長問她還有什么愿望時,她堅定地說:“我想上學!”她說,她聽到電視上說一個盲人通過上學,掌握了知識,最后成了一個企業家,她也想那樣。
讓阿依帕夏實現上學的夢想,成了工作組組長殷慶龍最牽掛的一件事。他通過微信群聯系上了莎車縣盲人學校的校長,仔細詢問了入學的條件以及需要準備的資料。經過協商,讓學校把阿依帕夏作為特例,同意將家長每半月必須接孩子回家一次的規定,改為每月接一次。這樣,就可以緩解她家因路途遙遠,接送不便的困難了。
當工作組把為阿依帕夏聯系好學校的消息告訴她和家人時,她們一家人都非常高興。她的父母親離異多年來第一次坐在一起,商量孩子上學的事。她的父親表示要全力以赴支持孩子去上學。
為了幫助阿依帕夏上學,住村工作組還發動愛心人士捐款,籌集了14000元作為她上學期間來回的路費。
新任村支書得知此事后,也發動從村里走出去的愛心人士捐款,在村里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幫助像阿依帕夏這樣的孩子。目前,該基金已募集到20000多元。
準備去莎車上學前,阿依帕夏和爸爸、外公一起來到工作組住地,她用漢語為住村干部唱了一首歌《愛我中華》,淳樸真摯的情感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殷慶龍組長殷切地鼓勵她,去莎車后好好學習,學更多的好歌、更多的知識,并希望她從莎車回來后,到工作組來做客。
2015年5月28日,阿依帕夏從莎車回來了。她一回來就和她外公來到了工作組。當工作組的成員們問她在學校的感受時,她激動地說著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了同學、老師、舍友!第一次學習了盲文!第一次學習了詩詞!
她用漢語為工作組的成員們朗誦了在學校學習的《靜夜思》《詠鵝》《山村詠懷》。雖然看不到她的眼神,但從她臉上洋溢著的興奮、幸福的笑容上,工作組的成員們感到了她內心的夢想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