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新疆召開關于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規范工作新聞發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朱昌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翻譯局)主任迪木拉提·木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保險管理局局長韓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阿依夏木·玉努斯,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朱昌杰介紹表示,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和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充分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人名使用權利,在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規范工作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關規定政策和措施辦法。特別是針對少數民族人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音譯轉寫不夠規范、統一等問題,200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下發《〈少數民族人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音譯轉寫規則〉實施方案》和《使用手冊》,明確了標準規范,并在醫療衛生、公安、社保、教育等相關部門宣傳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不規范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來,給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比如,有的群眾辦理儲蓄、保險業務后,由于登記的賬戶人名信息與居民身份證不完全相符,影響到取錢、理賠的正常進行。有的群眾看病后,由于報銷單據上姓名顯示不夠全,不能及時報銷醫療費用。還有的群眾人名字數較多,民航、鐵路客票票面不能顯示乘客全名,給出行帶來了不便。很多群眾在遇到這些問題后,都要去派出所開具證明,給工作生活帶來了一些麻煩。
針對這些問題,中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先后派出13個調研組,到烏魯木齊、伊犁、克拉瑪依、喀什、吐魯番等地州市,與基層干部、宗教人士、企業職工、工商戶、農牧民等各個群體進行座談,征求有關意見,掌握相關情況。 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集公安、人社、民政、教育、住建、衛生計生、工商、金融、交通等20多個部門近150家單位,就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不規范問題多次座談磋商,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商討解決辦法。
據了解,新疆將解決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規范問題作為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內容,并列為今年“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需完成的27項重點任務之一,給予了極大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區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規范工作的通知》,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具體開展改進完善各行業部門業務系統身份錄入功能,通過加強信息系統改造升級、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字符代碼和字符長度等措施,切實解決系統錄入環節中的人名間隔符樣式不統一、字符長度不夠等問題。同時,為窗口服務單位配備身份證讀卡器,自動提取辦事群眾身份信息,減少人為錄入錯誤;要求銀行、保險、證券、鐵路、民航等以條管為主的行業部門,主動向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民航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反映有關情況,推動頂層設計和源頭把關,從上而下制定規范性文件、完善行業信息錄入系統建設;推行居民身份證號碼為信任根,在辦理其他證件時,關聯居民身份證號碼的,將居民身份證號碼作為唯一識別標準;沒有關聯居民身份證號碼的,嚴格按照居民身份證上的登記人名規范填寫身份信息,杜絕要求群眾再出具公安機關證明的情況;進一步規范和統一少數民族人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音譯轉寫標準,對《〈少數民族人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音譯轉寫〉使用手冊》進行完善修訂,豐富字庫,加大發放和宣傳工作力度,加強對相關出版物審查監管;規范《出生醫學證明》中的人名填寫,把《出生醫學證明》作為新生兒落戶時登記人名的唯一參考,進一步規范《出生醫學證明》開具填寫,嚴把新生兒人名錄入關;嚴格執行身份證件的人名錄入和更正換發。通過系統內部篩查等方式,及時發現證件人名存在問題的群眾,主動告知并及時更正換發相關證件等6項工作。
朱昌杰表示,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使用規范工作,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民族團結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自治區黨委有關工作安排部署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民族團結、推動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抓手,更是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重要舉措。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各行業部門的不規范存量會逐步得到清理解決,年底前將基本實現全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領域的少數民族證件標準化和人名規范使用。(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毛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