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引熱議 如何還殯葬業一個“清明”?
行業競爭內部約束要跟進。“行業自律,內部規范,合理化競爭也很重要。”談起目前部分行業亂象,林娜認為,“大家應該坐在一起,出謀劃策,提出一些規范性要求,規范大家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行合理化競爭。”
李健人說,“以前公墓經營的土地由政府來劃撥,現在不是了,市場化了,城市公益性墓地由誰來承擔?墓穴20年使用期限到期怎么辦?這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用現代陵園的嶄新理念重新詮釋傳統殯葬行業。”趙六壽介紹,金寶山藝術園林打造的是集藝術、觀光、紀念、歷史、教育為一體的景觀型生命文化公園,人文型的經營模式得到了市民的認可,也為企業帶來了效益,2012年企業年銷售額近9000萬元,繳稅860多萬元,成為西山區政府的納稅大戶。
民政部門
殯葬管理從民生著眼
“從4月1日起,昆明市低保戶只需960元就可以完成整個殯儀服務”
“價格問題主要出在選擇性殯葬服務這塊。”談到殯葬市場的價格亂象,民政部門一位干部說,選擇性殯葬服務雖然有政府指導價,但一些殯儀服務單位還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有一些不法商家,隨意哄抬墓價和其他喪葬用品價格,“工商、民政等部門要切實加大查處、監督力度,保障殯葬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維護喪屬權益。”
“除基本殯儀服務項目以外,其它項目必須由喪主自愿選擇”、“不得牟取暴利,要有高、中、低檔的品種由群眾選擇,低檔的骨灰盒價格必須在200元以下,并保證質量”。2009年,省民政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殯葬服務單位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規范殯儀服務單位收費。
“殯葬工作是我省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省民政廳廳長段麗元表示,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殯葬工作法規政策,完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設力度。
2012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基本殯葬服務價格規定,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對選擇性殯葬服務,實行市場定價、自愿選擇、政府監督。”
政府指導價要科學、合理。“經營性公墓市場化,現在來看要限定價格有些困難。” 昆明市民政局副局長朱樹位說,去年以來,民政部門一直在做相關工作。
惠民殯葬政策在穩步推進。據介紹,全省每年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1000萬元,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重點優撫對象死亡后實行火化的一次性補助1000元。部分地區實現了對轄區內所有居民免除或補貼基本殯葬費用,如安寧、騰沖、大姚等地。
據昆明市殯儀館館長瞿勤介紹,從今年4月1日起,昆明市低保戶只需960元就可以完成整個殯儀服務,比實際費用1359元減少399元;低收入人群則需1310元,較實際費用1519元低209元。4月中旬還將建立昆明市殯儀館網站,屆時喪屬可以通過網站來查詢相關服務信息。
據悉,我省力爭到2015年末,實現殯儀館和公墓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90%以上,逐步實現殯葬服務的優質化、標準化、規范化。今后將逐步增加惠民殯葬項目,將惠民殯葬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力爭到2015年覆蓋全部特殊困難群體;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向經營性公墓購買公益性墓位,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安葬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清明節期間,有關部門和服務單位將積極推廣網上預約服務、全天候熱線服務、接待伴隨服務等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殯葬服務質量,堅決糾正以次充好、強買強賣、違規收費的行為。
新聞鏈接
現代生態葬法
樹葬
將骨灰埋在樹下,一般地面不留傳統殯葬設施,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特點是,把墓地變成林地,經濟文明,生態環保。
草坪葬
屬墓葬的一種形式,把骨灰盒埋入草坪下,上面鋪一塊小碑,變傳統立碑為臥碑,但占地面積小。以美國林茵公墓為代表,為歐美流行葬式。
鮮花葬
將骨灰埋入花壇下方地窖。生態環保,節約土地。
壁葬
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墻體正面分布著壁葬格,格位口用石材封住,石材外表刻上碑文。節約土地,集約管理。
塔葬
將骨灰盒放到專用塔樓中長久保存。節約土地、木材、石材,便于集約化管理。
海葬
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節約土地,經濟環保。
(注:以上葬法僅根據各公墓相關產品項目介紹整理而得,均屬現代生態葬法,并非某種古老葬法、民族葬法或宗教儀式。)
記者手記
生態殯葬人文清明
又到清明,上墳祭掃提上了每個家庭的議事日程。作為傳統節日,清明的祭掃氣息并未在漫長的歲月中被沖淡,正相反,隨著殯葬事業的發展,祭祖掃墓愈加“隆重”起來,甚至成為了生者的負擔。
提倡厚養薄葬,則從另一面呼喚著祭掃行為真正意義的回歸。過去,點香燭、燒紙錢的傳統祭掃方式給清明掃墓蒙上了封建迷信的神秘面紗,提到公墓、林園,都似乎帶有不吉祥的晦氣,每到清明,上墳掃墓的話題都顯沉重。但如今,走進昆明的幾個大型公墓,群山環抱、鳥語花香,清新沁人、綠樹成蔭的環境為祭掃增添了幾分詩意。一位博友的博客在去年清明節時寫道:“小時候上墳,紙錢燒得漫天火煙,看不見遠處。如今到公墓祭掃,盡管每次只帶上一束鮮花,卻能在里面呆上許久,逛逛林園,看看遠處的風景,感覺很輕松,清明原來也可很詩意。”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如果殯葬改革能夠讓經營者營造出更加整潔優美的氛圍,讓消費者更加習慣生態殯葬,讓祭奠者文明祭掃,那么一個寄托了人文情愫的清明祭掃,豈不是對逝者更好的追思,對生者更好的慰藉?(左超 張瀟予)
相關報道
- 中外雙胞胎“五一”齊聚云南墨江
- 云南突發森林大火 成都軍區300名官兵緊急馳援
- 國家1月核準中石油云南1000萬噸煉油項目可行性報告
- 云南安寧森林火災明火撲滅 轉入余火清理和火場值守
- 四月游云南 祥鵬航空推實惠機票
- 干旱致云南“九湖”水量減少一個“滇池”
- 云南首位護林員獲得“護林功勛”榮譽稱號
- 電商谷落地云南 網庫西南戰略布局加速
- 犀牛重返云南普洱 先訓練自己進運輸籠
- 多重困難阻礙發展步伐 云南古籍修復缺錢缺醫
- 云南發布2013年東歐國家互換獎學金項目細則
- 云南穩步推進殯葬改革
- 云南千萬畝農作物因旱受災 農業部門抗旱保春耕
- 云南推動安全生產 企業停產整頓仍不達標將取締
- 云南14縣市平均氣溫破紀錄 多地降雨難解旱情
- 遭遇連旱“威脅” 今年云南甘蔗絕收15萬畝
- 云南農村產婦順產補助提高500元
- 云南出臺新老農保銜接政策 60歲可享新農保基礎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