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問診把脈”昆明市防洪排澇工作
昆明“7·19”洪災發生后,10名來自國家相關部門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的專家學者,受邀參加昆明市政府召開的專家學者咨詢會,并為昆明市防洪排澇工作“問診把脈”——
春城內澇何時休?
追因 為什么會淹水?
7月22日晚11時46分,昆明市長李文榮在他的微博@昆明市長中反思了“7·19”昆明內澇。截至目前,該微博被評論700余條、轉發近600條。
@昆明市長說:“此次昆明主城局部區域淹水,確實暴露出我市地下管網規劃建設滯后和城巿基礎設施的脆弱。我們已就城市地下管網建設進行反思,并對水淹點逐一排查,分析原因,科學整改。仔細體味網友們的‘拍磚’,其中飽含真情、寄予希望、更有期待,這將鞭策我們做好工作。”
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和專家的發言,此次淹水的具體原因有:
1、昆明防洪排澇排水系統存在問題。按防洪、水系等規劃,目前的排澇系統大多低于規劃標準,能力嚴重不足。
2、雨污混流帶來的問題。2008年至今,在短時間內昆明主城實現旱季全截污。針對大量合流區域實行“堵”和“截”,客觀上削弱了雨水排放能力。
3、排水管網規劃環節方面,主城區公共排水管網建設前期缺乏系統的專業技術審查,導致管網系統匹配性差,管網上下游不銜接,近遠期規劃難統籌,雨污分流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內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4、在建設環節方面,一是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難,短時期內藏污和排澇難兩全;二是大量隨道路和片區開發建設的設施竣工驗收和移交環節的強制力不夠,移交管理主體不明確,導致管養責任缺失。
5、管養不完善。排水設施、水利設施界限不清,以及分段按屬地管養,導致河道溝渠改造時規劃執行力不夠、系統性差,部分河段存在卡口;維護缺乏統一標準,行洪排澇能力低于原設計水平,距離規劃要求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