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衛生部醫政司主辦,中國醫師協會承辦,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贊助支持的全國醫學項目——“縣級醫院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簡稱“慢乙肝”)規范化診療培訓項目”(又稱“彩虹項目”)云南省培訓會在昆明召開。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近年來,國家加大了乙肝免疫預防的投入,但是在廣大的縣級城市和農村地區,乙肝防治依然面臨著基層醫院專科醫生的定向培訓缺乏、慢乙肝抗病毒治療認識不足、診療不規范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薄弱等問題。彩虹項目的實施就是從群眾患者的實際需要出發,培訓內容針對性、實用性強,更難得是培訓提供了與專家面對面溝通的機會。
“云南省作為積極參與彩虹項目的省份之一,彩虹項目對云南全省開展的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云南省衛生廳副廳長徐和平說,“接受培訓的基層醫師會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為廣大基層患者服務。”
2010年7月,彩虹項目全國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至今已在全國18省市自治區,培訓基層醫師25517名。彩虹項目不僅面向縣級醫師進行培訓,同時還組織縣級骨干醫師分批到國內肝病診療高的醫院進修。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流行最為廣泛的傳染性疾病,全國約有930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乙肝患者人數達2000萬以上,其中農村人群數量約為1100萬,已超過乙肝患者一半。而作為控制慢性乙肝的關鍵手段——抗病毒治療的應用,在大城市,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人數占60%,而在農村,僅占15%。
目前,在我國有執業醫師超過200萬,縣級衛生機構執業醫師人數60多萬,約占全國醫師30%;縣域人口9.15億,約占全國總人口70%,這就意味著30%的基層醫師需要服務70%的基層群眾。
據了解,彩虹項目從2010年到2012年,利用三年的時間在全國乙型肝炎發病率較高的省份進行。項目通過現場培訓、多媒體教育、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推進基層義務人員的慢性乙型肝炎規范診療,增強基層地區患者對慢乙肝疾病的正確認識。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