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陽:身先士卒徒步進震中
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相繼發生5.7級、5.6級地震。一支由現役官兵和預備役官兵組成的共213人的救援隊迅速集結完畢,該救援隊由云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師長余陽帶隊,傍晚7時,第一梯隊出發。晚8時30分,第二梯隊出發。
“各車注意,控制車速,保持車距。”昆曲路上車流量很大,車隊謹慎行進。“各車注意,從小街出口下道,往昭通方向行駛。到攻山停車區,車隊休整。”余陽緊盯路牌,時刻提醒各車。
8日凌晨4時,余陽帶領的救援部隊成功機動到彝良縣毛坪。整夜未眠,只經過短暫休整,救援隊便于天剛蒙蒙亮,就繼續向重災區洛澤河鎮機動。
從毛坪出發后,由于震后道路損毀嚴重,加之沿途有太多落石,7公里的路程有三分之二必須徒步。
余陽把所有的工作部署好后,走在了救援隊的最前沿。預師的官兵們徒步時,要背著液壓破拆鉗、切割機、千斤頂,幾十公斤的重壓之下,他們仍能箭步疾走。
沿途到處可看到震后的重創。災區,交通不便是最大的問題。天波通信有限公司是預編單位,這一次,該公司在通信保障方面非常出色。然而,他們帶到震中的三角翼和無人偵察飛行器,在洛澤河特殊險峻的地理位置中,卻未能展示其優勢。
到達震中位置,按照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建議,余陽所帶部隊受領了前往發路村的救援任務。休整之后,小分隊繼續向發路村行進。在發路村,救援隊成功救出了90多歲的老奶奶楊偉美,并將楊奶奶送往縣城的親戚家。
結束了發路村的救援,救援隊轉場。然而,剛出重災區洛澤河鎮不久,震感強烈的余震來了。在唯一通道上,一邊是湍急洶涌的河水,一邊是仰頭都看不到頂的大山。震后的陡坡上,碎石仍在傾落。由于山太高,飛落而下的很小的石塊都會導致人受傷乃至斃命,加之通道上已經布滿大大小小的震后落石,使此近800米的通道成為了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死通道”。
離開“生死通道”行進了大約5公里后,手機信號恢復。余陽接到了遠在江蘇南通的二哥打來的電話:“爸在今天下午2時30分去世了。”
身在災區,無數生命的離世,令所有身臨災區的人悲痛不已。余陽在到達災區的第一天,就接到父親離世的消息,他心里的痛,可以想象。
夜里10時,余陽的母親打來電話。余陽躲到帳篷外,悄悄和母親說著心里的悲傷和歉疚。他明白,部隊接到任務時,參謀長蔡正紅、后勤部長,還有兩個團長,正巧都準備休假。當聽說有任務時,他們都第一時間請求參與任務。救援隊組成后,這幾個人,一個都沒有少。任務當前,余陽選擇不離開。
云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后勤部部長楊華全說,“余陽師長是個真正的軍人,每遇到自然災難,不顧生命危險,他總是身先士卒沖到最前面,體現了軍人的價值。”(記者 徐偉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