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術新:我們需要認真反省和反思“3.01事件”
“昆明3.01暴恐事件”發生以后,引起了國內、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憤慨。同時,這個事件也引發學術界的一些反思和討論。日前,中國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云南財經大學校長熊術新博士。他表示,在看待“3.01”問題上,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和反省,要仔細研究恐怖分子背后精神支柱的荒謬性,并結合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加以分析,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
“當這個重大暴力事件,或者說是昆明人的災難發生以后,作為大學的校長,應該發出聲音,大學是一個社會的良知,我們應該把對這件事情的感動,憤怒表達出來。”云南財經大學校長熊術新首先對記者說。
云南省政治安定,民族融合,邊疆團結。
“3.01”事件的發生給4600多萬云南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傷痛。作為云南的知識分子,需要反省和反思。“我覺得我們要認真的分析西方的意識形態,特別是全球化之后帶來的是西方強權政治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把民族和宗教置于了國家之上,全民的利益之上,這樣一個架構,是我們大學學者應該來反省和評判的。”熊術新說。
談及恐怖分子施暴背后的精神動力,熊術新闡述了他的觀點:“面對極端分子的價值核心以及精神動力的荒謬性,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的‘圣戰’,這個‘圣’到底是誰?如果說這個‘圣’是為少數人或者說他固有的理念來強加給人類,強加給人民,那么這個圣就不是圣,而是妖魔。如果我們不看到恐怖分子背后精神支柱的荒謬性,我們的社會就不可能長治久安。”同時,熊術新還認為,人民警察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全民賦予了他們高度的公信度和敬畏感,在社會高度發展的過程中,要讓這個主體力量成為重要力量,法治社會才能成為可能。
“全球化帶來了我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們正逐漸靠近欲望之上的文明,這同時就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我們在反省這種形態的時候,我覺得中國傳統的儒家精神:社會文明本位修身、齊家、治天下的精神可以為我們人類發展提供很多新的智慧活力,這種精神完全可以和穆斯林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明共融、轉換、提升”熊術新說。
最后,熊術新還表示,云南是一個民族融合的非常有代表性的省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我們就應該更加珍惜云南民族共生,共同發展的這樣一個穩定局面。作為學校,這樣一個事件同時也考量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感、使命感。下一步云南財經大學將把法律和邊疆治理當做學校科學學術的一個戰略主題來研究。
人物介紹:熊術新,云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評估專家,科技大學文化傳播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文化傳播學。著有《中國電視紀錄片論綱》,《影視藝術基礎教程》等著作。
(記者 李映青 李昕意 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