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興等最后一批4個縣(市、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5日開始正式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至此,浙江全部90個縣(市、區)的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100%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浙江的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
自2010年2月25日以來,浙江分批啟動了以統一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統一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統一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組織結算、統一基本醫療保險優惠政策的“六統一”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藥物制度。這項制度的核心是: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從而改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期以來“以藥養醫”的局面。
截至目前,浙江全部90個縣(市、區)的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165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538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已全部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比醫改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基本藥物制度的全省全覆蓋。
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收入不再和藥品收入掛鉤。醫務人員的處方得到進一步規范,過多、過頻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大輸液等現象有了明顯好轉。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一個更大的變化是: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高達33%。來自浙江省衛生廳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其門急診均次藥費為51.6元,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下降了29.65%;每人次住院費用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下降了9.29%。已累計為群眾減少藥品支出費用18.09億元。
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的明顯下降,使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選擇到遍布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病。這一年來,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量達7101.32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8.75%。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常見病在社區診治已成為大多數群眾的首選。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