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市區快速路網建設規劃
交通“兩難”,顧名思義:行路難,停車難。
最近,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做了一份關于杭州交通的調查,其中,有37%的受訪者完全認同杭州交通日益擁堵,有74%的受訪者基本認同杭州交通日益擁堵,而同時還有70%的受訪者表示,杭州交通擁堵是一種常態。
那么,面對日益擁堵的現狀,杭州會怎么做?今年會有哪些措施可以立竿見影?
昨天,記者從市政府召開的“全力推進綜合整治、努力緩解交通‘兩難’”動員大會上獲悉,2011年,杭州市將從四大方面緩解交通“兩難”。
加快快速路網建設
按照“十二五”期末杭州市區快速路形成“三縱五橫”網絡體系格局的總體目標,2011年快速路網及配套主次干道建設計劃開工9項、續建8項、完工5項:
開工“五快一延伸一路一接線一匝道”等"9"項工程
“五快”指五條快速通道,即:德勝快速路東延工程(滬杭高速公路~文匯路)、吉鴻路(繞城西線~留祥路)、通城快速路(機場路~繞城南線)、彩虹快速路蕭山段(蕭山界~繞城東線)、風情大道南延伸線;“一延伸”指體育場路東延伸;“一路”指同協路(德勝路~沿江大道);“一接線”指九堡大橋南接線工程;“一匝道”指錢江三橋濱盛路匝道工程。
續建“三快一橋一隧兩路一接線”等"8"項工程
“三快”指三條快速通道,即:德勝高架西落地工程、機場路改建工程、彩虹大道濱江段工程;“一橋”指之江大橋及接線工程;“一隧”指紫金港路隧道; “兩路”指余杭塘路、沿江大道;“一接線”指九堡大橋北接線。
完成“一橋一隧一路一接線一匝道”等"5"項工程
“一橋”指九堡大橋及北接線高架主體;“一隧”指半山隧道及其接線;“一路”指九沙大道;“一接線”指滬杭高速與沿江大道連接線工程;“一匝道”指石德立交西北象限匝道。
同時,還將實施延安路、西湖大道綜合整治工程。
加大停車場(庫)建設
根據杭州市主城區停車場(庫)“十二五”規劃,2011年,市區計劃新增停車泊位50000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8000個。據市建委介紹,市區停車泊位建設將圍繞“還老賬不欠新賬”的原則實施。
老城區停車泊位將往地下發展
“還老賬”主要是指老城區,停車需求大,但停車場(庫)又比較少,如市區支小路、醫院、學校附近等。
這些區域地面空間已非常有限,在不影響地面功能的前提下,新建的停車場(庫)會考慮往地下走,也是如今很流行的立體交通模式,既節約土地,又能綜合利用,提高效率。
那么,地下空間要往哪里去找呢?市建委透露,他們會從三個方面想辦法。
一是開發學校操場地下停車庫。如建蘭中學地下停車場,已前期開始新建,新增97個停車泊位,今年內便可完工。
但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在這些里面建停車泊位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市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首先,要注意社會車輛出入不影響學生出行,也就是說,車輛出入口和校門不能開在同一側。其次,要建相應的排氣設施,以保證汽車廢氣排放不影響學生的健康。另外,建設工程噪音更不能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因此,這種停車場的建設,需在節假日或寒暑假中進行。
二是開發綠地和公園的地下空間。如位于望江路之江路交叉口的望江公園地下停車場,新建280個停車泊位,今年內將完成土建工程。
這些新建停車位,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保證公園和綠地的休閑功能不能降低,更不能影響居民的出行,當然各種古樹、苗木,也不能因此受到任何破壞。
三是大項目帶動沿線綠化時,合理開發地下空間。如中東河整治、余杭塘河整治,都順帶考慮,在合適的地方建設地下停車場。
目前,市三醫院邊上,東河西湖大道交界口,東河沿線8號停車場,將在在今年上半年開工。屆時,里面將新建160個停車泊位。該工程就是借助中東河整治而建的。
入城口和景區將建多個換乘中心
“不欠新賬”,主要指對新建建筑必須嚴格按浙江省建設項目機動車停車泊位配建標準和杭州市建設工程停車泊位配建實施細則。同時構建入城口和西湖風景區周邊兩個停車換乘系統。
入城口將新建多個停車換乘中心。
如在320國道留下立交下,就考慮建一個大型的換乘中心,里面既有公交車換乘點,也有社會車輛的停靠點,同時控制外地車輛。
而風景區也是同樣,考慮在其周邊多建旅游換乘中心和地下停車庫。
據市建委透露,目前他們正在計劃黃龍體育中心和人民大會堂,開發改兩個地塊的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場。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加快地鐵建設
2011年,1號線工程要完成車站主體結構,全面開展車站機電、系統設備安裝和車站裝修工作,年底前要實現“洞通”、“軌通”、“電通”目標。2號線工程要全面實施東南段土建工程。加快啟動建設4號線試驗段三個車站和2號線西北段工程。完成線網規劃和二期建設規劃的報批工作。
推進公交優先
開通BRT快速公交4號、5號(一期)線,盡快形成快速公交網絡,構建公交骨干網。新開通公交線路10條,新增公交車輛300輛。
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
新增24小時服務點20處;推進2個公共自行車服務基地和50個中心服務點工程前期工作。蕭山、余杭、濱江、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投放公共自行車7000輛。
強化水上巴士、出租車功能
結合河道整治,開辟新線路,完善“水上巴士”碼頭,實現年度營運50萬人次以上。加快推進出租車智能服務系統建設,投放200輛新能源出租車投放。
進一步強化交通管理
2011年,我市將創新交通管理思路,按照“嚴管、削峰、暢流、建網、增效”的原則繼續強化交通管理。
一是對城西進入武林商圈,中河高架,過江通道北接線等區域的重大交通節點、堵點,開展區域性交通組織優化研究,推進“時空一體化”項目實施。
二是完善中心城區道路微循環系統的交通組織,在部分道路實行時段性禁左和單向交通組織。
三是加大公交優先保障力度,開展“公交優化年”活動,推進主城區單向三車道的道路設置公交專用道,加大對專用道的管理工作,在有條件的交叉路口給予公交信號優先。
四是改善平面混合交通問題,加快實施局部道路機動車上跨或下穿工程以及人行立體過街設施建設,優化人行過街信號燈設置。
五是加大對酒后駕駛、斑馬線不讓行、機動車亂變道、亂穿插、亂停車、不按規定使用燈光等重點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
六是加大智能交通項目建設,開展信號配時控制策略研究,優化市區道路綠波設計,繼續加強視頻監視系統、信號控制系統、非現場執法系統、智能卡口系統等交通科技系統建設。
七是加強停車秩序的執法管理工作,重點規范違停案件查處,對多次違停采取即時強制、違停車主信息完善及違章專項考核等工作。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車輛的巡查管理。
“三縱五橫”城市快速路系統
為支撐“一主三副六組團”的城市格局,以及“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的發展方向,《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在“城市綜合交通”中明確構建“以快速路為主骨架,結合主次干路,組成方格網為基礎,環路加放射線,功能明確、級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系統”。
其中,主要由“三縱五橫”組成聯系城市各組團、具有較高通行能力的城市快速路系統。
1、三縱: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時代大道、石橋路-秋濤路-風情大道、東湖路-通城大道組成;
(1)上塘路-中河路-時代大道(繞城內長約35.3千米):貫穿主城中部縱向快速路,加強主城、江南城之間的聯系,北與杭寧高速相連、南可輻射臨浦組團;
(2)石橋路-秋濤路-風情大道(繞城內長約35.0千米):貫穿主城中部縱向快速路,加強主城、江南城之間的聯系,可輻射臨平副城、塘棲及臨浦組團;
(3)東湖路-通城大道(繞城內長約32.5千米):貫穿主城東部縱向快速路,加強臨平、下沙、蕭山之間的聯系,對于東部地區發展意義重大。
2、五橫:由東西向的留石快速路、德勝快速路、天目山路-環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機場快速路、彩虹大道組成五橫。
(1)留石快速路(繞城內長約20.9千米):為“五橫”快速路最北的“一橫”,主要由留祥路、石祥路、石大線組成,貫穿主城北部,可輻射臨平副城、余杭組團;
(2)德勝快速路(繞城內長約34.7千米):貫穿主城北部橫向快速路,基本位于現狀主城中心區的北邊緣處,其功能主要是聯系城西、城北與城東及下沙,是城北地區最重要的東西向交通主通道,可輻射余杭組團、下沙和大江東地區;
(3)天目山路-環城北路-艮山路(繞城內長約30.2千米):從主城中心區穿越而過,西與02省道相連,東至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主城與下沙副城、余杭組團之間的重要聯系通道;
(4)江南大道-機場快速路(繞城內長約23.6千米):由江南大道、機場公路組成,一是為了聯系蕭山國際機場,二是為了加強規劃江南城的內部聯系;
(5)彩虹大道(繞城內長約28.1千米):為“五橫”快速路最南的“一橫”,貫穿江南城的濱江和蕭山城區,加強主城、江南副城以及江南城內部的聯系。
“三縱五橫”快速路總長約240千米(繞城公路以內),主要起到聯系各城區和外圍組團,疏解中心區交通密集區域道路交通流的作用。
2010年緩解交通“兩難”工作情況
全力推進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快速路網建設成效顯著。至2010年,累計完成建設快速路70.8公里,占規劃快速路網總長度的29.5%,開工建設快速路44.7公里,占規劃快速路網總長度的18.6%,兩項合計占規劃快速路網總長度的48.1%。主要內容包括:一批關鍵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江東大橋和慶春路過江隧道建成通車;半山隧道、九堡大橋、之江大橋和機場路改建工程等快速路控制性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其中,秋石快速路二期半山隧道段主體結構完成,杭玻路~半山隧道南口段完成工程量的70%,半山隧道北口~繞城公路石塘收費口段完成投資額的45%;九堡大橋完成下部結構,主橋完成三跨頂推及合龍,南岸引橋完成頂推及體系轉換,橋面板預制全部完成;之江大橋完成樁基717根,完成承臺48個;機場路杭甬互通以東段北半幅完工通車,南半幅封閉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德勝快速路西落地工程(上塘河~保俶北路)、彩虹大道(濱江段)、320國道整治、滬杭高速下寧路連接線工程、石德立交西北象限匝道工程、九堡大橋北接線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
二是配套主次干道項目同步推進。同協路、九沙大道、丁橋東路、拱康路等工程如期建成,余杭塘路工程、紫金港路下穿隧道建設有序展開,丁橋、九堡、田園、重機等大型居住區和地塊的配套道路工程穩步推進。
三是城市道路微循環系統整治疏通。實施支小路整治,通過截污納管、上改下、外立面整治、路面平整、市政環衛設施完善、綠化調整等措施,開工64條、竣工24條支小路整治工程。同時,結合河道綜合整治,建設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
加快實施停車場(庫)建設管理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配置”的原則,在政府出資建設公共停車場(庫)的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杭州停車產業,充分挖掘城市地下空間和企事業單位存量用地資源,結合地塊開發建設公共停車場(庫)。2010年杭州市區開工建設停車泊位105114個;建成停車泊位41889個。對學校操場下建地下車庫進行試點和推廣。同時,完善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停車場建設的政策、法規,下發了《杭州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停車場(庫)資金補助辦法(試行)》。
進一步加強停車管理,深入推進“錯時停車”,目前,全市已有103個社區與113個單位開展“錯時停車”,錯時利用泊位5775個(社區向單位提供停車泊位5016個,單位向社區提供泊位759個)。
優先發展品質公交體系
1、加快公交設施建設步伐
地鐵1號線完成龍翔橋站等6個車站的主體結構,累計完成24個車站的主體結構施工,剩余的7個車站正在抓緊施工。盾構區間工程已有36段隧道安全貫通,盾構已累計掘進58.5公里,占盾構總里程(70公里)的84%。地鐵2號線東南段13座車站全面開工建設。公共交通新增15條公交線路,優化32條公交線路。開通運行BRT 3號線一期(丁橋公交中心站至環城北路),BRT4號、5號線進入設計審查階段。公交一體化繼續推進,開通了桐廬、建德、淳安至主城區的城際公交線路。擴大公共自行車服務面積。2010年,市區公共自行車服務點總數達2411個,公共自行車6.06萬輛,年租用服務量突破7000萬人次。拓展水上巴士服務路線。一是延伸運河主城區水上巴士線,將拱宸橋~武林碼頭延伸到拱宸橋~洑家新村碼頭。二是調整上塘河水上巴士線,將武林門到華中路水上巴士線分為兩條水上巴士線。三是新增二區塊水上巴士線,即城中中東河線和城西四港四河線,其中中河從長運路田家橋到河坊街吉祥橋,東河從壩子橋到斗富二橋,四港四河線從武林門到汽車西站(西溪濕地一期)。
2、促進出租車行業健康發展
2010年,我市建立了城站火車站“打的難”激勵機制,城站火車站“打的難”得到有效緩解。設置出租車智能揚招系統,建設完成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延安路慶春路口、西湖大道252號等9個智能揚招試點。投入運行出租車綜合服務區共7個,日均接待出租車駕駛員達5000余人次,有效“緩解”出租車駕駛員“三難”問題。
著力強化交通管理水平
2010年,我市進一步深化精細化管理手段,不斷提高交通組織和管理的水平。一是在動態交通管理上,通過加強信號配時優化,推廣潮汐交通組織、左轉待轉區、直行待駛區、可變車道、可逆疏控法等措施;完善節假日交通組織,推出景區道路單雙號通行。二是在靜態交通管理上,采取疏導車輛按規停車和嚴查違法停車手段并舉。開展住宅小區地面、地下停車泊位輪流停車工作,推進“錯時停車”,另一方面加大違法停車查處力度,市城管執法局和市公安交警局對市中心繁華路段及機動車違停多發區域加強巡查密度。三是在對行人的管理上,制定了《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規劃》,并按照規劃要求逐步開展了“文明出行、杭州先行”等系列活動。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