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網絡海選即將關閉,我按下“submit”,提交了那份關于新媒體的答卷,卻不曾想這開啟了我與英語、與傳媒、與友誼和與中國日報網的一段奇妙旅程!
|
盧曉夏 |
對于我這種畢業在即的人來說,相對于考研、工作、留學等,參加一個這樣的比賽看起來真是件非議程內事件,又想到我久未開口的英語,“去北京”一下子變得難以抉擇。這樣的矛盾差不多伴隨了我整個下午,直到晚飯時間,我像往常一樣開始瀏覽手機上的China Daily雙語手機報,好奇心突然作怪,我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每天在給我提供新聞?正是這種粉絲式的興趣,讓“去北京”有了一個跟比賽無關的理由。
后來我知道,很多選手都跟我一樣,被各種各樣的想法牽引著來到北京的決賽:鍛煉英語,為留學爭取一份推薦信,獲得實習機會,結交朋友,或是僅僅為了一睹首都的尊榮……但是不管怎樣的驅動力,當我們在北京相聚,參與進這兩天的短暫旅程,那些個人的意志都變得渺小起來,那些對比賽的不確定和信心滿滿都被我們的思想活力取代,勝負輸贏也都最終變成了我們這群交情尚淺但友誼很深的朋友們的依依不舍。
與其說這是一場新媒體的英語大賽,不如說這是一場關于新媒體的腦力激蕩。不同專業背景的我們挑燈夜戰,為新媒體的未來勾勒一個愿景,而這本身就是未來媒體帶給我們的精神:融合。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也期待自己未來的工作能在分秒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看待世界的角度。
雖然未能抱得大獎歸,但是感言一句不能少。我不知道一次比賽帶給了別人什么,也不敢豪言壯語說比賽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只想說,當比賽被媒體人的專業精神取代,當競爭被五湖四海的朋友取代,這場“新媒體、新未來”大賽給我的確實是一種未來,一個更讓人憧憬的職業生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一個更努力學習英語的動力。
新媒體,等著我的加入!
(作者:盧曉夏 編輯:崔旭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