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東部時間6月22日15時49分(北京時間23日3時49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載著7名宇航員,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成功完成為期14天的太空任務。

著陸分為七個階段。

“亞特蘭蒂斯”號飛抵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

“亞特蘭蒂斯”號降落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跑道上。
***落地體檢:飛機“身板硬”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東部時間22日14時45分(北京時間13日2時45分),“亞特蘭蒂斯”號宇航員點燃推進器,使航天飛機離開環繞地球的飛行軌道,垂直進入大氣層,從26496公里的時速開始不斷減速,飛返地球。
航天飛機降落的當天,位于洛杉磯以北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天高云淡,風速較小。“亞特蘭蒂斯”號飛過了圣地亞哥和洛杉磯東部,以350公里的速度降落在基地的跑道上,并在即將落地時打開了尾部色彩斑斕的減速降落傘,最終在3000米的跑道上停止下來。
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爆發出一陣歡呼聲。中心導航員興奮地對宇航員說:“歡迎回家。祝賀你們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任務,為NASA未來的探險計劃奠定了基礎。”“亞特蘭蒂斯”號機長弗雷德里克?斯圖爾科說:“返回地球真是太好了,這次任務中我們碰到了很多高難度挑戰,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得很順利。”
在飛機降落后,地面工作人員開始檢查航天飛機周圍是否有毒氣,而7名宇航員則留在機艙內關閉電腦并檢查所有系統。1小時后,他們走下飛機,對航天飛機的腹部進行了仔細檢查。體檢結果令人欣慰,“亞特蘭蒂斯”號的狀況非常好。
***改降成本:“機票”費用高
據悉,“亞特蘭蒂斯”號的最終降落地點和時間歷經多次更改。按照原計劃,飛機應于21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但由于受當地多云和陣雨的惡劣天氣影響,飛機錯過了當天的兩次降落機會。
22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天氣狀況依然沒有轉好。考慮到宇航員和航天飛機的安全,NASA決定,讓“亞特蘭蒂斯”號降落在備用地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據NASA統計數據顯示,這是自1981年以來,航天飛機第51次降落在該基地。
“亞特蘭蒂斯”將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停留一周,然后將“騎”在一架大型噴氣飛機身上,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NASA發言人約翰遜說,NASA要為改變降落地點多花費170萬美元。
***有驚無險:兩周波折多
“亞特蘭蒂斯”號于美國東部時間本月8日19時38分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并于10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在為期近14天的飛行中,宇航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并安裝了新的結構組件,更換了一組太陽能電池板,還成功地完成了4次太空行走。
在這期間,美國女宇航員蘇尼特?威廉斯在太空持續飛行時間達到了195天,打破美國另一名女宇航員香農?露西德在1996年創造的女性持續太空飛行時間紀錄。威廉斯4月還曾完成了人類首次太空馬拉松。雖然她興奮地期待著回到地面后吃上一片比薩餅,然后與丈夫牽著狗到海灘散步,但對生活了半年多的國際空間站也充滿留戀之情。她說:“當你在某個地方待了6個月,那就成了你的家,讓你難以割舍。”
不過,在這兩周里也有不少驚險時刻令人難以忘懷。8日發射時造成的航天飛機隔熱板裂縫迫使任務時間延長了兩天,以增加一次太空行走進行維修;而從12日開始,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曙光”多功能艙6臺負責控制導航、制氧等功能的電腦又莫名其妙地崩潰,一度引發可能要撤離宇航員的恐慌。
幸運的是,這些難題都一一得到解決。15日,宇航員奧利瓦斯用航天飛機醫藥箱中的醫用縫合器以及U形針對隔熱板進行了縫合固定,漂亮地完成了航天飛機的“外科縫合手術”。而經過俄、美地面控制中心與站內宇航員數天聯手搶修,“罷工”電腦也在16日全部恢復工作。
本次太空飛行是NASA今年首次航天飛機載人飛行。在今年剩余時間內,NASA還打算實施3次太空飛行。包括這3次飛行在內,NASA計劃在2010年前實施至少12次太空飛行,完成國際空間站建設。這也是美國重返月球、并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康娟)
***相關鏈接:“亞特蘭蒂斯” 號返航七步驟
“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降落過程:
第一階段:降落前1小時左右,航天飛機脫離飛行軌道,進入大氣層上空,距離地球280公里,時速達到26496公里;
第二階段:航天飛機距離地球122公里,時速25896公里,機身保持40度仰角;
第三階段:距離地球85公里,以60度轉角在空中盤旋幾周,以達到減緩航天飛機速度的效果;
第四階段:進入航天飛機最高溫磨擦階段,航天飛機前端和機翼在飛行中將承受至少1650攝氏度的高溫;
第五階段:距離地球14公里,時速582公里,飛行員阿查姆曼堡爾特此時對航天飛機進行手動控制,進入最后的降落軌道,機身飛行中旋轉360度;
第六階段:距離地球4.5公里,機身仰角為20度;
第七階段:時速350公里降落在跑道上,打開降落傘減緩速度,最終在3000米的跑道上停止下來。
(康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