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6月28日宣布,他們決定讓火星探測器“機遇”號進入被稱為“科學金礦”的“維多利亞”坑探秘。由于坑深路險,加上火星近日形成的超級沙塵暴,這次探險對“年事已高”的“機遇”號來說很可能有去無回。

6月23日,這場沙塵暴位于火星的東北部,在可見光圖像(左上)中看起來就像一個明亮的紅色污點。6月26日,沙塵暴的規模擴大為原來的四倍以上,在可見光圖像(左下)中呈一個大紅斑,占據了火星東北部大片區域。
***可能成為“最后探險”
據NASA網站報道,由流星撞擊火星形成的“維多利亞”坑直徑約800米,深約60至70米,比“機遇”號及其孿生兄弟“勇氣”號此前探測過的任何地區更深、更寬。“機遇”號曾經因為陷入一個沙坑面臨困境。由于流沙過滑,它花了5個星期才掙脫出來。而這一次,當它沿著“維多利亞”坑陡峭的坑壁滑至坑底,就可能再也無法出來。
盡管如此,NASA依然決定開展這項計劃,因為可能得到的科學成果讓冒險變得有價值。負責這項計劃的NASA官員艾倫?斯特恩說:“‘維多利亞’坑是通向火星遠古環境的窗口。入坑的確存在未知因素。我們分析了坑口情況,但依然無法確定坑內的地形等情況,除非我們進去。”
火星探測器項目首席科學家、紐約州康奈爾大學教授史蒂夫?斯奎爾斯說:“因為它(‘維多利亞’坑)比較深,因此可以讓我們考察更長時間跨度的地質情況。”他說,目前無法得知坑內的巖層所代表的年代,但“巖層越多,涉及的地質歷史也越多,我們可以了解更多的火星歷史”。
***先進行試探性作業
NASA初步計劃讓“機遇”號7月7日或9日下坑。自從2004年1月登陸火星后,“機遇”號已經服役900多天,相當于預定3個月探測壽命的10倍。NASA希望能趁著它的各項機能看似還健全的時候,完成這次探測任務。
“機遇”號的第一個目標是“維多利亞”坑邊緣下方3米處一圈呈現亮色的地質帶。斯奎爾斯說:“這是流星撞擊前的原始表層,那些明亮的物質曾在‘維多利亞’坑形成之際與火星大氣進行接觸,時間可能在數十億年前。”
在進坑前,“機遇”號首先要安全地穿越坑頂處由風化作用形成的波紋狀地形,這在以前就曾讓它遇到不少麻煩。然后,工程人員將驅動這個六輪火星車進行試驗性作業,即沿坑壁下行到一定位置后再返回,研究它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并觀察坑壁地形,尋找讓“機遇”號“進得去、出得來”的路線和方法。
***沙塵暴可能阻擋陽光
參與這次“機遇”號考察計劃的NASA官員也在密切關注火星上的一場超級沙塵暴。斯奎爾斯表示,目前無法確定這場沙塵暴的規模究竟有多大,但它看上去似乎直徑達數千公里。他說:“事實上,它是我們在火星上見過的阻擋陽光最厲害的一次沙塵暴。”
根據被稱為“火星氣象衛星”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發回的數據,沙塵暴的規模仍在擴大,正在刮起“機遇”號所在的梅里迪亞尼平原以東大約900公里處的塵土。
這場沙塵暴對“機遇”號的下一步行動究竟意味著什么目前還很難說。斯奎爾斯說:“6天來,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場沙塵暴……我們擔心空氣中的塵土會讓光線變暗。”由于“機遇”號要靠太陽能供電,專家擔心繼續擴大的沙塵暴會遮蔽陽光或蓋住太陽能板,中斷它的行動。
不過,就目前看來,這場沙塵暴還沒有威脅到火星探測器,因為火星上頻繁出現的大風把太陽能板上覆蓋的大量塵土刮得干干凈凈,讓“機遇”號的電源非常充足。斯奎爾斯說:“目前沙塵暴的影響可以忽視不計。但這是火星,我們無法預測那里的天氣,我們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反應。”
(康娟)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