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前首席演講撰稿人即將出版回憶錄,講述自己如何從“抄寫員”成為政壇寵兒

布什、賴斯查看杰森撰寫的講演稿。

杰森表示,布什是名勤奮的編輯。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1年至2006年間,邁克爾·杰森一直是白宮首席演講撰稿人。他給布什總統撰寫的就職演講被評為布什最富口才的演講;有媒體稱,是他的話語在“9·11”事件后安撫了受傷的美國,還有追隨者將他譽為“白宮的良心”。已經離開白宮的杰森打算在今年9月出版回憶錄《英雄的保守主義》,講述自己作為溫和的保守派在白宮的六年歲月,如何從一名不起眼的“抄寫員”成為政壇寵兒。
被“總統大腦”相中
1964年5月,杰森出生在新澤西州。他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長大,和高中時相識的女友———一名韓裔美國女子結婚,育有兩個孩子。和許多華盛頓政壇精英的“常春藤”背景不同,杰森畢業于芝加哥附近的惠頓大學的神學院。
一次,他在大學校刊上刊登了一篇有關特麗莎修女的文章。當時因水門事件入獄的前尼克松幕僚恰克·寇森偶爾看到此文,贊嘆不已。寇森出獄后成立了民間組織“監獄牧師聯合會”。于是在1986年,剛畢業的杰森就被寇森聘為“監獄牧師聯合會”的雇員。
之后杰森又當上了參議員丹·考特斯的政治顧問,同時還為參議員鮑勃·多爾撰寫演講稿。考特斯評價說,杰森擁有獨特的才能,“他能坐下來,和你一起討論、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結論和建議轉化成文字,表達得比你自己的話都好。”1999年,正在幫布什競選的、有“總統大腦”之稱的卡爾·羅夫相中了年僅35歲的杰森,當時他正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工作。布什親自對杰森進行了45分鐘的面試后,當即決定把他納入競選班子。
在星巴克喝拿鐵寫講稿
總統演講稿是如何誕生的?每次在撰寫演講稿前,杰森都會用一個小型索尼磁帶錄音機把布什的想法記錄下來,再用自己的話“包裝”成能打動人心的政治講稿。
杰森說,雖然他在白宮的地下室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這不會給他帶來靈感。
他更喜歡在輕松熱鬧的環境下寫作———比如星巴克。每次,他都喜歡點一杯最大號的拿鐵咖啡,咖啡機的噪音在他聽來也是能舒緩神經的音樂。杰森回憶說:2000年末,布什當選美國總統時,他還在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為了交出布什就職演講的草稿,杰森天還沒亮就守在附近星巴克的門口,等待咖啡店5:30開門。
巧用典故含沙射影
布什給杰森的綽號是“抄寫員”。不過,剛當上“抄寫員”不久,杰森就“闖禍”了。
在1999年的一篇演講稿中,杰森對那些認為美國“正朝著俄摩拉城(注:據《圣經·創始記》,該城因居民罪惡深重被神毀滅)邁進”的共和黨人進行了含沙射影的指責。《朝向俄摩拉城邁進》是資深保守派法理學家羅伯特·博爾克在1996年的一本著作,其中批評了美國正走向道德衰敗。很多人把杰森的引用視為對博爾克的大膽挑釁,因此在共和黨保守派中刮起了一陣批評狂潮。杰森回憶說,面對指責,初入政壇的他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但是布什兩次打電話安慰他,還在杰森的電話錄音中留了長達5分鐘的留言,這使得他沒有因此灰心喪氣。
不過《華爾街日報》社論編輯指出,不喜歡讀書的牛仔布什可能壓根兒就沒聽說過《朝向俄摩拉城邁進》這本書,因此沒能看出手下的“抄寫員”是在暗中影射別人。后來杰森也坦言,當時他確實沒有向布什明確其中暗含的聯系。
憑三篇演講稿聲名鵲起
上世紀80年代,白宮的撰稿人還處于半隱型狀態,但布什上任后,毫不避諱讓自己的撰稿人為媒體所知,甚至成為“政壇紅人”。這和布什本人不善言辭,經常出現語法錯誤形成了鮮明對照。
前白宮顧問凱倫·休斯解釋說,這也是布什“得州牛仔”直截了當行事風格的一部分。但是休斯稱,布什并非毫無口才,而是有自己“自然簡單”的風格。杰森的才能則讓布什的話達到“更理想的高度”。杰森也表示,布什總統是一位勤奮的編輯,常和他一起修改講稿,布什喜歡結構緊湊的文風和簡短的句子。
有評論家說,從候選人到總統,布什的三場演講對他身份的轉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在支持者和反對者當中都獲得了相當的支持。這分別是2000年8月接受共和黨提名的演講、2001年1月的就職演講和2月在國會的演講。它們都是由杰森起草,再與布什本人和高級顧問一起修改的。
9·11之后他“安撫了美國”
《紐約客》雜志對這三篇講稿的評價是“文筆靈巧,組織連貫,創意獨到”。而美國媒體對布什15分鐘的就職演講給出一致好評,認為其富有熱情和力量。《紐約時報》稱贊說,這是布什最有口才的演講。《華盛頓郵報》則把杰森稱作共和黨最好的撰稿者。
杰森的聲望在“9·11”事件后達到頂峰,《今日美國》稱,是杰森,而不是布什總統的話安撫了整個國家。他在“9·11”之后撰寫的兩份講稿幾乎能讓他成為布什的領導。
“他讓布什從口中說出精彩的話。”一時間,杰森成為了媒體口中“白宮的良心”。
(來源:新京報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