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還在為蝸牛爬行般的下載速度而無奈嗎?還在為電腦死機而懊惱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開發的超高速網絡將讓所有煩惱迎刃而解,它的傳輸速度比傳統寬帶快1萬倍,所有電腦數據都可以存儲在網上。屆時,以“WWW”為標志的萬維網將會成為明日黃花。
***計算機的“電網”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7日報道,20多年以前,總部設在日內瓦的CERN的一位計算機專家為了讓互聯網更容易使用,發明了劃時代的萬維網技術,如今他們打算給互聯網再次升級,以“網格”(grid)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互聯網正呼之欲出。
網格(Grid)在英語中可以指輸電網。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伊恩?福斯特(Ian Foster)最先把網格這個詞從從輸電網擴展到了計算機領域。“網格”系統由光纖電纜和先進路由器構成,如同建立了計算機的“電網”,不會像互聯網那樣影響大流量數據的傳輸速度,它的使用將標志著電腦因處理信息過多而死機的時代宣告終結。
一旦“網格”系統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互聯網將擁有為用戶提供全像攝影圖像的傳輸能力,允許成千上萬的玩家同時在線參與一個游戲,以及以市內電話價格提供高清視頻電話服務。用戶下載一部完整的電影或音樂合輯只需要短短幾秒鐘。
“網格”工程負責人伊恩·伯德說,連入“網格”的電腦將會變成一臺超級虛擬計算機,人們不再需要使用臺式電腦存儲信息,而是可以全部依賴網絡。他說:“這將實現所謂的動態計算機技術,人們可以在線存儲所有信息,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獲取這些信息。”
參與“網格”計劃的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戴維·布里頓深信,“網格”技術將改變互聯網產業的格局和整個社會。他說:“在互聯網具備強大計算能力后,未來一代所擁有的協作和通訊能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強子對撞機的“副產品”
據悉,“網格”技術的問世與CERN將在今年夏天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工程息息相關。LHC是一種大型粒子加速器,可以幫助人類研究銀河、行星以及地球上生命形成過程。如果LHC開始工作,那么每年將會生成龐大數據,而存儲和傳輸的問題將導致目前的互聯網出現全球性癱瘓。
從2000年開始,CERN的科學家著手建立和大型強子對撞機一樣龐大的系統——“網格”。到時候,連接在這個計算“網格”上的計算機既有粒子物理學家的個人電腦,也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研究機構的超級計算機。LHC產生的天文數字數據會分布儲存在這些計算機中,而不是某一臺計算機單獨負責存儲數據。而這些數據的分析計算也是由“網格”中的所有計算機協作完成的。
“網格”計劃技術總監托尼?多伊爾說:“我們需要這樣的處理能力,如果把服務器都放在研究中心,我們可能還要考慮供電問題……新的網絡擁有足夠的能力將其它各國的數據迅速傳輸至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
目前已建構的“網格”利用光纜將CERN與美國、加拿大、遠東、歐洲和全球各地的11個中心連結起來,每一個中心進一步與大批其他研究機構的學術網絡相連結。現在全球已經安裝了5.5萬個網格服務器,未來兩年內將增至20萬個。英國目前擁有8000個“網格”服務器,從理論上說,英國的高校從秋季起就能使用“網格”。(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