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4日報道,從《星球大戰》到《紅矮星號》,移動全息圖像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電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科學家已經發明了一個小巧的裝置,使得觀看者能夠在不需要佩戴特殊眼鏡的情況下,看到三維的全息視頻。
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全息遠程呈現”,是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光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的,其研究報告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這項突破可能會給電視、電影和電腦游戲產業帶來一場革命。具體來說,人們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制作三維地圖、3D廣告牌,甚至允許外科醫生給千里之外的患者做手術。
領導這項研究的納賽爾·佩漢姆巴瑞安博士說:“這項進展使得我們離終極目標又近了一步,即制造出高分辨率、全彩色、與人類大小差不多的全息遠程呈現裝置,這個裝置能夠將3D影像以可刷新視頻的形式從世界的某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全息遠程呈現技術意味著我們能夠在一個地點記錄一個三維的影像,并且在世界任何地方能夠實時地顯示這個影像。”
研究人員日前展示了這個裝置的原型,其使用了一個10英寸的屏幕,由一種新型“光致折變”材料制成,該材料可使全息圖能夠每兩秒刷新一次。該全息圖是由一系列常規的相機拍攝,每個相機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這個對象。相機拍攝的這個信息隨后被編碼到快速跳動的激光束中,這個激光束與另外一束光發生干擾,制造出了一種“干擾圖”,這個干擾圖被寫入了光致折變材料中,這樣便創造出了三維影像。
全息圖會在幾秒鐘或幾分鐘之后逐漸地自然消失,或者通過記錄一幅新的3D影像并將其儲存在屏幕上也能擦除之前的圖像。這個裝置的原型每兩秒鐘會刷新一次圖像,所以圖像的移動有點慢,不太流暢。現在研究人員正致力于17英寸屏幕裝置的研究,這個尺寸的裝置在大小上更接近于普通電視機的大小,而且研究人員聲稱這將會提高屏幕的刷新率。
佩漢姆巴瑞安博士補充道:“比如說,我想去紐約做一場報告。所有我需要的設備就是放在我位于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辦公室里的一組照相機,和一個快速網絡連接。另一頭,在紐約,將需要一個使用我們的激光系統的3D顯示器。所有這一切都是完全自動的,并且由計算機操控。隨著圖像信號被傳輸,激光將信號寫入屏幕中,并且將它們渲染到我演講時的全息影像上。”
(來源:中國日報網 譯言 王菁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