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沖繩歸還”日本之前的1971年7月,日本外務省整理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問題絕密資料稱,“圍繞尖閣群島主權問題,日華(指臺灣國民黨政權)相互反駁,將給日華友好合作關系帶來消極影響,而且如果圍繞這一問題日華加深對抗,將為中共給日華友好關系打進楔子提供絕佳口實,因此日華雙方政府有必要極力避免將此問題作為重大問題處理”。1972年5月25日,福田赳夫外相在關于釣魚島問題的質詢中答辯稱,“(中國)提出異議的話將很難辦。此事不宜鬧大”。可見,當時日本政府認識到存在釣魚島主權問題。
1972年,在同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人義勝的會談中,周恩來總理就解決釣魚島問題的現實方案首次提出“擱置論”。竹人義勝在手記中寫道,“我就尖閣群島的歸屬問題說:‘從歷史上及文獻中,那都是日本的固有領土’。但周先生只是微笑。他說:‘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的見解不會改變。這將陷入無休止的爭論,所以擱置起來,讓后代聰明人去解決吧。’他沒有讓步的意思。”
同年9月25日,田中角榮首相等人訪華談判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根據前外交部顧問張香山的手記,在會談進入尾聲時,田中提出“借此機會,請問一下貴國對尖閣群島問題的態度”。周總理說,“此次不想談,現在提這個問題沒有好處”。田中說,“我既然來了北京,對這個問題一點不提,回國以后難于交代。現在我提一下這個問題,回國就可以報告了,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周總理說,“因為發現了海底油田,臺灣把這個問題鬧大了,美國也蠢蠢欲動”。田中首相說,“那就可以了,無需再言,留待以后處理吧”。出席首腦會談的官房長官二階堂進證言稱,“田中在會談的最后提出‘共同開發尖閣群島吧’,周先生明確指出,‘田中先生,那件事以后再說吧’。此后田中未再深究”。
1972年11月6日。外相大平正芳在國會就“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是否涉及領土問題”的質詢回答稱,“過去問題的處理在日中聯合聲明中已經解決。和平友好條約是面向未來的兩國友好關系的指針,請從這一角度判斷問題”;在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談判時,“不觸及尖閣群島主權問題,顯示了‘凍結’或‘擱置’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