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民生是首要重點
記者注意到,中央此次出臺的十項措施,按照“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災后重建、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分為六類。細深究,這六類工程其實也都是圍繞“民生”而展開的。
“十大措施中,把‘加大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放在了十項措施的第一條,顯示民生的重要性。”科技部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民生是十項措施的最大特色,老百姓將從十項措施中直接受益。
記者還注意到,在直接關系民生的措施中,第八條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明確提出要“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其實這種直接對農民的補貼,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比如對于農民的農資、糧食等項目進行的國家直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鋼明年前在甘肅省一位農民家里,就見到了國家發給當地每戶農民的糧食直補“一本通”存折。
“國家把給予農民每畝地20元、30元的糧食直補,都直接打到了那個存折上。那戶農民家里有5口人,一年加起來就補了500多元。農民可以隨時把錢取出來消費。”袁鋼明說,十大措施提出增加農民收入,確實是找準了方向,對擴大內需很有幫助。
“如果國家還能以這樣的方式給每位農民再補100元,1億農民是100億元,10億農民就是1000億。這1000億元人民幣一定能產生巨大的消費拉動效果。”袁鋼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資料:
國務院確定的總投資達4萬億的擴內需、促增長十項措施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
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