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的人認為因城市建設犧牲環境或古建是官員追求政績的惡果
本次調查中,93.8%的人表示,愿意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保留完整的歷史古建筑,其中65.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
同時,57.2%的人認為,一座城市歷史古建筑的命運,應該由當地居民來決定;20.9%的人表示應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選擇“城市規劃部門”和“地方行政官員”的人分別占14.4%和5.8%。
高敬認為,在歷史建筑保護與城市建設發生沖突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到集思廣益,比如開展學術討論或聽證會,更多地聽取專家學者和當地市民的意見。
本次調查顯示,72.2%的人認為,因城市經濟建設而犧牲環境或古建筑的做法,是官員追求政績的結果。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鐘斌(化名)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普遍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和古建價值的認識程度,還要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如果保護一座歷史古建,和招商引資獲得的政績是一樣的,我相信,我們的地方政府會更愿意保護古建。”
張占錄則表示,如果法律法規賦予環境和文物管理部門的職能能夠得到充分行使,類似云南大理的事件也不會發生。“但首先,要讓相關部門參與到城市規劃的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同時還要讓公眾參與其中,起到監督作用。這樣,才不會造成城市建設中的相關規劃缺位。”(實習生 王琳 本報記者 肖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