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涯社區啟動了年度漢字評選活動。這個網友推選年度漢字的活動從11月2日開始,12月15日結束,網友們可以自發推選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漢字。從網友們討論的情況來看,“漲”暫時取得領先。(11月14日《華商報》)。
鮮菜、大蒜、棉花“漲”聲一片,全國各地正掀起新一輪物價上漲的旋風。平心而論,當網民再次聽到“漲”字時,便是噓聲一片,只能用“蒜你狠”、暫時“姜我一軍”,而“漲”字也不是“豆你玩”的。
近日,溫家寶在廣州了解食品市場的時候說,市場供求和物價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高度重視。國務院正在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他叮囑地方有關負責人要千方百計保持供貨渠道暢通,保證市場供應,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聽到這消息咱們似乎欣喜若狂,但樂極生悲也會隨之而來。試想,國務院正在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然而我們平常一聽到聽證會,馬上就會聯想到“逢聽必漲”;一聽到國家要調節房價,結果是房價跌幾天馬上又漲。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心存畏懼。“抑制”“過快上漲”,我們不難揣摩這幾只字背后的涵義。
從房價物價上漲中,我們敬業的專家也指出其中的深層道理。
從蟻族到蝸居,我們看到了房子的重要性;從房價的上漲,我們看到土地的價值,同時,政府也看到了民意的訴求,但供求規律的表現形式供不應求讓我們在房價上漲中看不到一點希望。想住經濟適用房,聽到的是“你也什么背后關系”,在“蘋什么”的話語中,我們也只有嘆息。有些人建議樓層多蓋點,每平方米價格就會減少,但每平方米上所曾受的壓力也會越重,出了塌陷事故誰負責,出了高樓火災誰承擔?同時,我們在面對本幣貶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時,平凡的我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平凡的我們也似乎只是旁觀者,只是一群看客;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對于這個我們也只能是隔岸觀花;大家一聽到通貨膨脹,會嚇出一聲冷汗,聽到CPI上漲,我們更是只有“蒜你狠”。
年年的漲,年年的痛,年年的念,漲的是價,痛的錢,念的是工資怎么不漲,何時的政策可以真正解決我的問題和擔憂。這即將到來的“抑制價格過快上漲”又會上演怎樣的一場戲?是喜劇還是悲劇?我們都期待。
(責任編輯:侯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