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將呈波浪式增長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德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比上一季度增長0.3%。這一結果出乎意料。此前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德國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率最多不過0.2%。德國著名的慕尼黑伊福研究所甚至預測是零增長。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德國經濟有如此力度的增長呢?
個人消費增長是是主要原因之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無論是公共消費還是個人消費都超過了今年第一季度。個人消費的增長在預期之內。德國失業率降至統一以來的最低點,為6.8%,就業人數達到4160多萬。這相當于德國人口總數8180萬的二分之一強。如此高的就業率造就了龐大的消費群體。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就業人數比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41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1.4萬人。這就是德國經濟第二季度增長超出預期的主要因素。當然個人消費增長在經濟學家的預料之中。在德國日常生活中人們幾乎感受不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公共消費的增長多少有些意外,不過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財政收入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盡管歐元區其他國家由于歐債危機都在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但德國政府的開支并沒有減少,相反還有所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調整社會分配。
拉動德國經濟增長的第二大因素是出口增加。出口的增幅大大超過進口的增長。這也是經濟學家們此前沒有預料到的,至少出口如此強勁是他們所沒有想到的。但這又引發了另一個擔心,即德國今年的外貿順差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據經合組織估計,德國今年的外貿順差將擴大到2000億美元(約合1600億歐元)。
德國出口超常規增長有其負面影響,但客觀地看也有其積極的作用。首先是世界的外部環境還能夠拉動或帶動德國經濟的增長。這說明全球經濟并非一片黑暗,存在著走向光明的希望。其次是說明德國經濟競爭力強,經濟結構相對合理。所謂競爭力強系指經過本世紀初頭些年的調整和改革,德國經濟具有了“抵抗危機的能力”。所謂結構合理系指實體經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德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雖然只有0.3%,但在歐債危機和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果實屬不易。首先在歐元區國家中,德國的增長率最高。奧地利和荷蘭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率皆只有0.2%。其次是在歐洲大國中,只有德國經濟保持增長。法國已經連續3個季度陷入停滯,零增長。意大利經濟第二季度比上一季度萎縮0.7%。這是意大利經濟連續四個季度縮水。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經濟萎縮0.8%,為三年來的最大降幅。
盡管德國經濟第二季度實現環比增長0.3%,但德國訂貨和投資指數連續下降。訂貨減少說明外界環境依然嚴峻。投資下降說明企業家信心不足,未來前景不明朗。這取決于歐債危機的演變和世界整體形勢的發展。特別是歐債危機對德國影響很大。畢竟德國出口的40%是面向歐元區國家的。歐債危機如果得不到控制,德國經濟的發展勢必受到拖累。經濟學界普遍的看法是,今年第三季度德國經濟有可能陷入停滯或輕度萎縮,到第四季度再恢復增長。從全年來看,德國經濟仍有可能實現0.5%至0.7%的增長。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