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今晚報 李賢
當一名記者就是要敢于接受挑戰,我把每一次采訪都當作一次使命。
2004年8月到9月,我參加由中國科學院和今晚報聯合發起主辦的亞馬遜科學探險考察,在這一個月里,我把自己對新聞的熱情轉化成了面對兇險時的坦然和力量?;貋砗?,我感覺到,我的這種熱情引起了讀者的振動,從而也更堅定了我對新聞事業一生追求的信念。
"馬桶排蚊法"
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很寬,最寬處河面達七、八十公里,所以又稱河海。第一次登上科考船,它的美麗神奇一下就沖進我們的視覺空間。河流對岸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如翠綠的地毯無限地延展開去。第一次進入原始森林,我就被大黑螞蟻蟄了,又痛又癢,使用風油精也沒起到什么作用,當地向導使用叢林中松香樹的葉子為我止癢止痛。從那開始,科考隊就與毒蟲毒蚊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科考船深入亞馬遜河400公里的那個晚上,我們遭到了第一次蚊蟲的包圍。各種會飛的蚊蟲看到科考船上燈光,就哄壓壓地飛過來了,在船上行走,它們會隨意地拍打在你的臉上。時差剛好是12個小時,晚上6、7點,正好是咱們早上7點發稿的時候,打開電腦,電腦屏幕上就爬滿了會飛的大蟲子,看不見打過的字,就用手把它們捏走,剛捏走一只,又來一只,穿得嚴嚴實實,還是被它們咬了十幾處傷口。這兒的蚊子個頭大,很胖,有點像蒼蠅;另外還有很多種會飛的其他昆蟲,他們也喜歡落到人的皮膚上吸血。為了不讓蚊蟲進我們船上的不到4平方米的寢室,我同同事王津商量好,進門先敲門,聽到敲門聲后,把室內燈關閉后再開門,這樣蚊蟲不會見燈光進來,出門前也是這樣,先滅燈,然后快關門。晚上我們還是被不知從哪里來的蚊子叮醒了,身上留下第一層包。第二天,我從中午就開始關門關窗,省得它們晚上進屋里咬我們。并且我還出了一個主義,就是晚上先把小屋的燈關了,把連接寢室的廁所燈打開,過一會,蚊蟲們就都到廁所里了。隨后,把廁所門關閉,把手電打開放在馬桶深處,之后沖水,很多蚊蟲都這樣被排出了室外。這個發明通過海事衛星及時刊發了,題目叫《本報記者發明"馬桶排蚊法"》,在讀者中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巨蟒遭遇記
的確像人們傳說中的,亞馬遜河流及其兩岸潛伏著各種危險。在一次我們深入叢林采訪當地土著人時,包括我和王津在內的3名隊員遭遇巨蟒,并被追逐。當時正趕上大批科考隊員從一土著村落返回,我們3人因采訪土著人種植的菜園落在大部隊后一段距離。從菜園附近的一片灌木叢走出時,我們聽到有巨大的穿梭樹叢的聲音,我們回頭,在距離我們4、5米處的草堆里發現了這條大蟒蛇,當時我下意識去摸腰包里防蟒蛇侵襲的硫磺,可根本沒有時間掏出來。只有奮力向前跑。蟒蛇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我們繞過一棵大樹,沖土著人農舍方向跑的途中,突然迎面跑來一個人。回頭時,我們看到大蟒蛇正在草叢里拼命掙扎,站在旁邊一高大土著人手里緊握著一血淋淋的大鍘刀片。原來大蟒蛇剛才被土著人砍了一刀,身體軀干與尾部只剩一點皮肉粘連。當土著人再次舉刀時,大蟒蛇已掙斷皮肉,朝相反的方向奔逃,隨后跳到附近亞馬遜河的一條小支流里。
被砍掉的蟒蛇尾部約有1.5米,約占整個蟒蛇的1/3,當地人告訴我們,這種蟒蛇為亞馬遜地區最大的一種,善于主動對靠近它的人發動攻擊,十幾年來,該土著村落里已有多名兒童被這種蟒蛇襲擊后喪命。
走進食人族部落
睡在科考船上的夜晚,總有不眠的時候。有一夜,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我問下鋪的王津:"你想去食人族部落嗎?" 為了食人族的報道,我們激動得后半夜也沒怎么睡著。
第二天,我將這個想法跟科考隊的負責人講了,他們不同意我們去這樣的地方,說太危險。當時我們的船正從尼格羅河上游往回返,停在了一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小鎮---巴塞洛斯。科考隊隊長說:"上午,大家可以去鎮上轉轉,買點東西,吃完中午飯下午2點咱們啟程。"我跟王津到了鎮上一打聽,說離該鎮50多公里的支流深處有食人族部落。我們很興奮,立即返回科考船,動員快艇手、當地土著人小伙子蘇博跟我們一塊去。
蘇博從鎮上帶來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說這個人認識那個部落的人。有他跟著去,咱們更安全。
快艇在窄小的支流里飛奔,大約半個小時,我們在叢林深處看到了一片以圓頂木屋堆成的部落。在靠近該部落河邊處,我們首先遇到了一個叫托尼索的印第安老人。他看起來有70多歲,從談話中,我們得知,他是從鎮上找來的那個當地向導的朋友,自稱是奇恐那(TCHIUNA)族,一個吃人族的后裔。托尼索帶我們在部落里到處轉轉,在這個被叢林覆蓋得密不透風的小村落里,沒有人在外面走動,只有幾只狗來回溜達,不時朝我們狂叫。
托尼索看出了我們內心的恐懼,他笑著說:"放心吧,現在你們是安全的,部落里已經幾十年沒吃過人了,再說你們是我們的朋友。"
隨后,他向我們介紹了部落里吃人的歷史:部落里吃人最早源于部落之間的沖突,在沖突中失敗一方的首領一般會被帶回來烤了,大伙分了吃。后來,吃人逐漸成了習俗,對于一些不守部落規矩、屢屢犯錯的人,會被一些勇敢的人殺了吃掉。后來天氣惡劣,糧食匱乏時,吃人就更加厲害。尤其針對外來人,不管你從哪里來,只要你入侵到部落里,就會被視為獵物,統統吃掉。伴隨獵捕叢林動物的工具越來越多,捕獵技術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覺得吃動物從心底里比吃人放松。而且部落里的人們開墾叢林種植水果越來越多,有的還養殖家畜,吃人開始慢慢被人遺忘,現在人人都意識到吃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當我們從部落回來后,我們又慶幸又激動,慶幸不是在幾十年前來,激動是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素材,又可以寫一條讀者愛讀的新聞了。
經歷風雨見彩虹
在為期一個月的科考中,我與我的同事王津獨家或帶頭深入危險領地,采寫出了如“巨蟒向我們張開噴血大口”、"走進食人族部落"、"與食人魚親密接觸"、"尋找美洲豹"、"巨型蜥蜴,你好!"等近百篇有影響的報道。其中數十篇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60余家媒體轉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國內外科學界、探險界及媒體高度贊揚我們身上表現出的一個記者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崇高職業精神。中央電視臺10頻道2004年11月10日以《生死亞馬遜》為題,為我們做了一檔30分鐘的專題訪談節目,將我們的采訪經歷向全世界推介,稱為中國新聞界爭得了榮譽。我還隨后榮獲由該欄目與相關部門參與評選的2004中國十大風云記者提名獎稱號。鑒于在讀者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05年我榮幸的被評為天津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來源:中國記協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