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6·18”連州特大山洪,強熱帶風暴“碧利斯”和“格美”帶來的連續暴雨成災,致使我市遭受了1994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連州、陽山、清城、英德、佛岡等地險情不斷,紛紛告急!在洪災面前,各級黨政領導親臨一線指揮,全市軍警民全力以赴投入搶險。
在抗洪搶險的現場還有記者,抓拍了一個個真實的搶險瞬間,記錄下一篇篇感人的抗洪報道。
我在現場———是記者的職責。無意之間,現場采訪記者的身影也進入了鏡頭。

連州特大山洪的災區現場,北江清東圍管涌現場,大燕河出險堤圍現場,都能見到報社社長、總編輯潘偉的身影。他說:“報社總編輯就是本報的首席記者?!?br/>

地方新聞部主任鄭偉文:
前后四次步行采訪連州災區6月20日,獲悉連州發生局部性特大山洪,報社當即成立采訪組,由我帶隊第二天一大早從清遠驅車趕往災區,之后先后四次翻山、涉水共步行20多小時,進入災情最嚴重地區?,F場發回多篇報道,及時讓讀者獲知災區的情況。
磨破了一雙運動鞋21日,記者到達瑤安逕頭村時,斷橋正在搶修,進入災情較為嚴重的水上村必須繞道翻過一座山才能到達,身體肥胖的我,背著重重的照相器材,冒著酷暑,整整步行了3個多小時,到達水上村。27日,受報社委派,再次步行10個小時,走到洪災源頭的小東口村,回到住地新八村時,已是晚間的7點。28日,社長、總編輯潘偉又親自帶隊,隨連州市領導再一次步行7個小時,到當地察看災情和慰問災民,回來的路上,運動鞋的膠底已脫離。
采訪中流淚,現場中捐款采訪紅心村寡婦趙樂花的遭遇,我忍不住落淚。洪水來時,她拉著老人和孩子三面受山洪圍困,最后一家在一個稍高的地方抱著大哭并閉上雙眼聽天由命,災后房倒了,田淹了、山林塌了,一夜間一無所有。然后嚎哭了起來。面對凄慘的一家,我把身上的200元作一點心意,捐贈了給她。
災區住了一晚,讓蚊子叮腫雙腳27日,步行到瑤安的新八村已是晚7點多了,必須在災情嚴重的新八村住一晚,由于工作人員比較多,記者只能和連州市委辦一位同志兩人同住一張床。晚上擔心踢著對方,把腳伸到蚊帳外,第二天一早,發現雙腳被毒毒的蚊子咬了20多處,之后,盡管用藥涂擦也無濟于事,回到連州市后,市委書記楊秋光見此情況,當即要讓他的司機送記者到醫院,至今一個多月蚊蛟的傷口也沒痊愈。
英德采編部負責人周宏平:

6月20日,年逾五十的攝影記者黃宅裕,爬山涉水深入到連州市瑤安鄉水上村采訪。
7月18日上午8時許,陽光燦爛。在緊張不安中度過難眠之夜的英德市民,漸漸平靜下來,而一場驚心動魄搶險就在此時悄然進行……
17日夜晚,記者在英德三防辦守候到了18日凌晨。按預計,洪峰應該在12時前達到最高峰。17日晚12時前,洪峰卻有所下降,水位為33.8米。然而,到了18日早上7時,北江水位猛然漲到34.19米,到了本次洪水最高水位。英德馬上進入最緊急狀態,更加嚴密地巡堤。8時15分,巡堤員報告險情:西岸防洪堤北段斷崗山段發現管涌、跌窩。記者18日早晨8時40分,到英德三防辦獲悉這一險情,隨即趕到現場。
大堤上,英德市領導及水務局等單位的幾十人早先已趕到。但見跌窩處只有一平方米左右。大約十幾分鐘,裂縫從幾厘米逐漸增大至10多厘米,跌窩處也在不斷擴大,10多米寬的大堤已跌陷近4米。而按照如此速度,不用一小時,大堤將崩堤,那英德市區城北段包括人民醫院等場所將變成一片汪洋。記者一邊向報社領導匯報險情,一邊抓緊拍照,在場的領導一再告誡記者:“不要太靠近,不要太靠近!……”
情況緊急,英德全市上下迅速動員,不到半小時功夫,記者發現不知從哪里“冒出了”100多臺大車,10多臺鏟車。機關干部、公安干警、輔警、武警官兵、人武部干部職工及民兵預備役人員等1500多人搶險隊伍趕到了現場。大堤現場人多而不亂,車輛排起長龍卻井然有序。一臺臺大車有序地開近跌窩處,把一車車石頭倒進管涌處;搶險人員在現場不停地裝沙,運沙包。剛開始,鏟子不夠,官兵們用手扒泥沙,然后飛奔去管涌處……
在場的英德交通局長鐘佩韶告訴記者,險情發生后,他立即通知交通局全體干部職工,每人上街帶一臺車來。許多車主一聽大堤出險,都自覺趕到了現場。在100多臺大車中,有一位司機開小手扶拖拉機“突突”自發趕到了搶險現場,特別“顯眼”?,F場指揮的清遠市委副書記陳茂輝、英德市長謝杰斌等領導連稱“精神可嘉”!記者事后還知,英德民營企業主王炳文先生等獲悉險情后,迅速調運10多臺大車到了現場。
現場采訪后,記者回到英德市區發稿,但見商店照常營業,市民平靜地走在大街上,一切都那么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