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5日,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聚集在陜西黃陵橋山軒轅殿廣場上,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大典現場

大典現場

9時50分祭祀大典正式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國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以及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等1萬多人出席公祭典禮。陜西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正永主持了公祭典禮。現場擊鼓34咚,代表了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鳴鐘9響,象征中華民族傳統中的最高禮數。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樂際、年度主祭人神華集團總經理張喜武、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延安市、黃陵縣代表分別敬獻了花籃。陜西省省長袁純清恭讀了公祭軒轅黃帝祭文。全體公祭人員滿懷對黃帝的景仰,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樂舞告祭禮贊始祖功德
10時20分,公祭典禮進入"樂舞告祭"。樂舞表演人數達1千多人,整個場面氣勢恢弘,是公祭中的精彩華章。今年告祭內容采取篇章結構,在《云紀》、《夔鼓》、《瑞德》、《龍馭》四個篇章的基礎上,增加了以《樂祭》為主的《序禮》。《序禮》是在雄渾的古老祭祀樂中,樂祭舞隊頂禮膜拜……,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始祖的崇敬;《云紀》是禮贊軒轅黃帝盛德如祥云化雨,福佑華夏。演員們身穿象征"云"的服飾,飄逸起舞;《夔鼓》是禮贊軒轅黃帝修德振兵,建立遠古的文明古國。演員們手持兵器,在鐘磬鼓樂中"鼓之舞之以盡神";《瑞德》是分別用《祈年舞》、《蠶桑舞》和《農耕舞》,組成了"華夏農耕文明圖卷",禮贊始祖功德;《龍馭》是一條黃色的巨龍從軒轅殿的穹頂騰空而起,飛向萬米高空,人們仰望蒼穹,向祖先神靈致以默默的祈祝。

45家網絡媒體聯合直播
今年有500多名記者來到現場,參與此次公祭典禮的報道。網絡媒體第一次走進公祭典禮直播現場,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千龍網、鳳凰網、紅網、西部網等45家網絡媒體組成的聯合直播成為今年一大亮點,各大網站的網友也紛紛在網上進行祭祖留言:"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明源源流長。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國。讓我們一起祭拜我們共同的祖先吧/愿祖國繁榮昌盛。明天更加輝煌。"、"祭奠祖先,銘記華夏之根,各族兒女團結奮進,建設美好和諧的神州大地。"……網絡留言近萬條,是歷年來網絡關注率最高的一次。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陜西電視臺、美國華語電臺、德國之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陜西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電視臺電臺都進行了同步直播。
慶香港回歸同胞共植樹
2007年,是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70周年和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大慶之年。因此,今年公祭活動與往年相比,規格高,規模大,盛況會更空前。參加今年公祭活動的各界人士約1萬人,比去年多一倍;演職人員達1000人,是去年的5倍;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有2000人,其中臺灣同胞300人。
參加祭祖的人員在軒轅廟古柏大院舉行了"慶香港回歸10周年揭碑儀式",來自海外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一起栽植紀念林。

志愿者走進典禮現場
為維持現場的秩序,給參加祭祖的人員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當地政府從西安各高校招募了500名大學生志愿者。公祭典禮開始前,志愿者們引導各代表團進入各自區域,并為典禮現場提供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