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金融危機重壓下瀕臨“國家破產”的冰島終于等到了第一筆“救命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24日宣布,已同冰島政府初步達成一攬子救助協議,向其提供為期兩年的21億美元緊急貸款。這也是30多年以來首次有西方發達國家獲得IMF的金融援助。而借著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被冷落多年的IMF也再次回到世界舞臺,等著它援助的國家已經排開了隊。
***冰島抓住“最后稻草”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個初步協議將提交下月初的IMF執行董事會表決。如果通過,冰島將成為自英國1976年接受貸款后首個受到IMF援助的西方國家。冰島總理哈爾德24日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表示,他希望IMF能在10天內正式批準這項貸款,這樣冰島就能在兩周內提取大約8.33億美元的貸款,用于恢復銀行系統幾乎完全凍結的流動性。
冰島銀行業在近期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冰島克朗對歐元匯率縮水三成,相較今年1月已貶值一半,全國的銀行系統進出交易全線崩潰,三大銀行至10月8日已全部被政府接管,正處于破產管理當中。整個國家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而其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93.7億美元。哈爾德8日警告,冰島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從危機中恢復過來。
在IMF “雪中送炭”之前,冰島政府一直在努力尋求外國援助,但收效甚微。冰島向北歐的鄰國求救連遭拒絕,只從挪威和丹麥的央行獲得了總計4億歐元的資金支持,可謂杯水車薪。此前曾有消息說,冰島有望從俄羅斯獲得40億歐元的貸款,但冰島派往莫斯科洽談的代表團最后還是空手而回。無奈之下,冰島被迫采取他們所一直強調的“最后手段”,就是轉向IMF求援。
***IMF對冰島很溫情
冰島之所以不太情愿向IMF求救,因為該組織的經援都是有條件地批出貸款,受援國家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令其社會穩定受到影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IMF向韓國提供救市資金時提出嚴厲條件,如要求韓國縮緊財政、實行金融自由化、讓不良金融機構破產,反對國家援助等。韓國無奈接受了條件。IMF當時用了570億美元援助韓國,但沒能阻止其股市下跌,在資金注入后,市場小幅反彈,隨后繼續惡化,最終市場崩潰。許多批評家認為,IMF的苛刻條件是韓經濟短期倒退的導火索。另外,阿根廷在2001年出現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就是因IMF提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把重要資源開發項目私有化造成的,因為這些措施削弱了政府維持基建、福利、教育等正常運轉的能力,令該國陷入更大的困境。
不過據雷克雅未克大學經濟學教授、前IMF董事會成員奧拉維爾·伊斯萊夫森說,雙方達成的協議對冰島很有利,沒有不恰當的苛刻要求。據悉,IMF此次沒有將任何針對冰島的懲罰性條款納入救助計劃,也沒有要求冰島對社會基礎設施進行根本性的改革。IMF還稱贊冰島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經濟計劃”,而它批出的貸款也是冰島向IMF所交配額的12倍,打破了貸款不超出配額5倍的政策。冰島可能會在2012年至2015之間開始還貸。
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24日表示,IMF的緊急貸款將有助于冰島“減少痛苦”、并“更有序地”應對目前的金融危機。IMF代表保羅·馬蒂亞斯·湯姆森說,IMF希望通過這筆貸款在明年年底之前將冰島目前14%的通貨膨脹率降低至少4.5%,并且幫助“跌跌不休”的冰島克朗恢復幣值。
冰島總理哈爾德還透露,一些北歐國家接下來也可能會向冰島提供援助?!耙坏┇@得IMF的貸款,那么說服其它國家政府提供金援就容易多了?!边€有消息人士說,一個挪威代表團剛剛離開冰島,而一個美國代表團已經抵達,暗示這兩個國家可能是“貸款人”。
***新興國家排隊等領錢
除向冰島提供緊急貸款外,IMF24日還表示,金融危機使許多國家面臨沖擊,該機構正和多個國家政府進行磋商,討論向這些國家提供貸款事宜,此外,IMF已向多個國家提供應對危機的政策建議。據悉,匈牙利、烏克蘭、塞爾維亞、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都已經向IMF尋求經濟援助。
IMF創建于1944年,最早是以為陷入財政和金融危機的經濟體提供緊急貸款的“救火隊員”的身份而存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IMF在拉丁美洲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瀕臨破產邊緣時拉了一把。IMF的影響力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達到頂峰,當時泰國、印尼、韓國、俄羅斯和巴西都在美國財政部的強烈支持下轉向IMF,尋求規模達數百億美元的救助。
但時過境遷,隨著全球經濟恢復增長態勢,需要IMF“撲滅”的金融“火災”越來越少了。數據顯示,IMF的貸款總額一度跌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2007年,IMF的貸款規模從1998年的大約320億美元(以當前匯率計)下降至20億美元左右。
在2002年以后的全球經濟繁榮時期,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政府在償還IMF債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有時還提前還清了貸款,并發誓以后不再尋求該組織貸款。許多國家都充實了自身的資本儲備,令自己不會受到全球資本流動的太大影響,同時也確保自己不必在危機之時再次求助于IMF。
正因如此,IMF過去兩年一直在積極考慮“轉型”。IMF前總裁拉托曾提出,IMF應從“放貸者”向“知心顧問”轉變。不過,從過去幾周的情況看,IMF顯然還放不下“老本行”。一個又一個發展中國家“放下架子”走進了位于華盛頓的IMF辦公室,因為這些國家已別無選擇。由于眼下這場危機,2008年迄今為止,IMF的貸款規模已經反彈至50億美元。
IMF官員表示,該組織目前有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可供放貸,與美國救市方案中的7000億美元相比,當然顯得數額不多,但亦足以穩定小型國家如冰島或匈牙利的動蕩經濟。
(環球在線: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