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原子能
***傳統思維:
只有我們能夠想出辦法來處理掉可怕的核廢物,核能才能真正為人類所利用。作為制造原子彈的最重要原料之一,放射性元素钚的壽命能夠維持2.4萬年,我們絕對不可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將它始終保存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科學原理:
不錯,钚的壽命的確很長,但因為它完全不會溶解在地下水中,所以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它很容易儲存。另外,钚可以被二次加工,用于核反應堆的燃料,法國人就是這么做的。
美國政府對核泄漏的允許范圍做了繁多且嚴格的限定,甚至到了荒謬的程度。比如,政府對內華達州絲蘭山的核廢料處理工廠做了以下要求:保證住在下游的居民以及把下游河水作為生活用水的所有人每年因核泄漏而接觸的輻射量不能超過15毫雷姆。而一個人平均每年從自然界以及在醫院接受治療過程中所接收的輻射量大約有350毫雷姆。
有人說,核廢物在300年后的輻射性比作為原料的鈾還要強100倍。這是事實,但聽起來也并沒有那么可怕。如果核廢料被存儲在地下,并且其中1/10有泄漏的可能,幾率也為1/10,其危險指數與我們一開始便沒有將鈾開采出來而面臨的潛在輻射危險是一樣的。
***奧巴馬從中掌握的要領:
政治家往往認為核廢料從本質上來講是技術性的,但科學家和工程師卻認為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奧巴馬先生,你需要向民眾解釋清楚這些數據,告訴他們核廢料保存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恐怕在這個問題上,你是全美唯一一個可以說服民眾的人了。
第四課 太空探索
***傳統思維:
把人類送往太空是不可或缺的。宇航員修復哈勃空間望遠鏡為美國節約了數億美元,他們在阿波羅探月任務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原理:
載人航天飛行或許是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里的一大進步,但不要自欺欺人地認為,是人類到太空中去這個事實本身幫助科學進步。迄今為止,人類在這個領域里取得的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向太陽系重要行星發送無人飛行探測器,以及測量宇宙的遙控設備的應用。我們最重要的太空科學知識都來自機器人。
當NASA大談需要人類宇航員時,大多數科學家都對此不屑一顧。當NASA在載人航天飛機和相對便宜的無人運載火箭之間選擇前者時,大量的任務不得不擱置起來。
***奧巴馬從中掌握的要領:
向公眾解釋,把人送往太空不僅非常危險,而且通常情況下只能讓科學進步減速。如果公眾就是想要冒險,那么讓他們明白,冒險本身才是把人送往太空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為了什么科學進步。(環球周末工作室/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