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5月23日清晨,身陷受賄調查漩渦中心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跳崖自殺,這一消息不僅震動了韓國政壇,也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注意力。縱覽世界政壇,因受賄貪污等問題而遭到調查、彈劾乃至被迫下臺的國家領導人雖并不鮮見,但因此類事件自殺的國家元首盧武鉉當屬第一人。在韓國歷史上,盧武鉉并不是涉嫌貪污受賄金額最大的領導人,所以他選擇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原因令人們十分費解。就此事件,中國日報網記者特采訪了外交學院亞洲問題專家牛仲君教授和其他幾位青年學者。
盧武鉉自殺的新聞登上全國各大媒體。圖為民眾在觀看新聞。
![[盧武鉉組稿-評論]以慘烈的方式昭示清白與尊嚴](../../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090523/0022191004340b8236bc1b.jpg)
牛教授認為,盧武鉉顯然是多方利益沖突的犧牲品,去世之前一定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他之所以選擇自殺,可以說與韓國獨特的政治文化有關。韓國歷史上,曾有兩位總統因受賄等罪名獲刑。一國最高領導人在卸任后立即遭到司法調查,并毫不留情地治罪,堪稱韓國獨特的政治文化。盧武鉉本人也未能逃過此“怪圈”。
此外,從韓國司法部門對前國家領導人的調查我們也可以看出,該國的民主和司法體系確實有值得贊賞和借鑒的地方。直選總統權力大、任期長,相信在任職期間會積累許多人脈和“特權”,但是從幾位出事的總統看來,他們似乎并未在接受調查乃至判刑時受過關照。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二戰期間被選下臺后曾表示:“我是很悲傷(因為遭選民遺棄),但是我們的人民有權決定國家和政府,這是真正的民主,我因此感到自豪和驕傲。”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韓國司法體系的公正和民主體系的完備。
牛教授表示,盧武鉉自殺背后的推手勢力強大。在其接受調查期間,以往與盧武鉉保持良好關系的企業和集團紛紛“落井下石”,爭當“污點證人”,令盧氏家族“心寒不已”。而盧武鉉的對手和在任職期間得罪了的人也展開“秋后算賬”攻勢,向其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所有的這一切,猶如多雙幕后推手,將盧武鉉“推”到了懸崖邊。
目前,韓國司法部門表示,隨著盧武鉉自殺,對他的調查也隨之終止。外交學院青年學者認為,盧武鉉自殺的目的可以說是達到了,可以算得上是“死得其所”。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和“不能見光”的更多利益關系,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一再聲稱的“清白”,盧武鉉跳下懸崖“以死明志”。
在采訪中,學者們還專門提到了盧武鉉所選擇的這種自殺方式。眾所周之,韓國娛樂圈盛行以自縊的方式結束生命,那么此次盧武鉉選擇跳崖自殺就會讓人產生一些想法——為什么要選擇這樣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在這個問題上,有部分學者認為這純粹是個人選擇問題,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即只要自殺成功就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盧武鉉選擇這樣的方式應該是有所考慮的,似乎是在證明,“我盧武鉉雖然最終走上了這條道路,但我不是懦夫,我就是要用這種慘烈的方式死去以昭示我的清白,我的尊嚴”。
(環球在線: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