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應滿足槍手要求
“我不知道為什么當局不滿足他所有的要求,”休布里奇說,“受武力脅迫而作出的承諾是不需要兌現的。沒人愿意滿足恐怖分子的要求,但在這個案例中,并沒有恐怖組織涉入,也沒有要求釋放囚犯,他們其實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他們可以恢復他的警察職務,然后可以因挾制人質立即將他投入監獄?!狈坡少e政府實際上對槍手作出了妥協,但妥協得太少,也太遲了。菲當局答應重審他的革職案,而他卻要求正式取消革職決定,另外菲當局答應恢復其警官職務,不過這個消息是在槍戰開始后才傳到現場的。
6. 不應電視直播
槍手可以在電視上追蹤事態的發展,了解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這是警方處理此事的一大缺陷。休布里奇表示,警察應該考慮用柵欄或屏風把現場圍起來,不讓媒體拍攝,不讓挾持者了解外界的情況。
7. 警方行動太暴露
整個過程中,槍手都很清楚警方的一舉一動,不僅僅是因為整個事件被直播了,還因為警察移動很費力、很緩慢。警方并沒能讓他分心,也沒實現突襲的效果。
8. 保護公眾不夠
至少有一名圍觀者被擊中了,很可能是因為警方允許他們靠得太近。槍手使用的M16步槍射程可達1英里,因此要防止有任何傷害事件發生是比較困難的。不過,警方可以做很多改進,“當你看到俯拍鏡頭時,就很清楚警方對地面上的人群沒有什么控制”。
9. 讓親屬參與談判欠妥
休布里奇認為,親屬好友是把雙刃劍,他們可能對人質挾持者有影響,但卻很難控制他們的說話內容。在這個案例里,槍手的弟弟加入了談判者的行列,然而,在某個階段他變得很激動,隨后警察便將他轉移出現場。槍手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后也變得焦躁起來,據說,他開了一槍警告警方。
10. 缺乏基本訓練
在菲律賓的某些地方,如棉蘭老島,綁架人質并不是很罕見的事情,所以這個國家有一些能運用戰術、訓練有素的武裝力量。但是,23日參與解救人質的警察很明顯不是那樣訓練有素。砸開窗戶后,其中一個警察好不容易才往里面投擲了一顆催淚彈,不過,效果如何卻未知。休布里奇強調,接受這種任務的特警,必須“不斷重復地訓練,根據某種特定情況反復地做精確性練習”。
(來源:中國日報網 蔡東海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