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國媒體報道,挪威首都爆炸槍擊案嫌犯布雷維克在發動襲擊前,曾將英國前首相、王室成員以及多名歐洲公眾人物列為“A類叛徒”,呼吁其他極端主義分子以他為榜樣除掉名單上的人。另有證據顯示,布雷維克與英國極端組織有關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又連續發生槍擊事件,全球右翼威脅再次被廣泛熱議。
***英國諸多政要被列為鏟除目標
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兩次襲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前,嫌犯布雷維克通過電子郵件向朋友發了一份長達1518頁的文檔。在文檔中,包括英國前首相布朗和布萊爾、查爾斯王儲,以及很多歐洲政壇、媒體的公眾人物都被布雷維克列為“A類叛徒”。
布雷維克認為這些人應該為同意伊斯蘭教在歐洲傳播而被判處“死刑”,并呼吁其他人以自己為榜樣除掉“叛徒名單”上的人。
在這份文檔中,布雷維克將前首相布朗的照片和希特勒的照片放在一起,并標注為“戰爭罪犯”。布雷維克稱,布朗與伊斯蘭恐怖組織“串通”,將倫敦變成“伊斯蘭的全球金融中心”。
對于布萊爾的上榜,布雷維克給出的理由是,布萊爾推動一系列政策鼓勵移民,導致英國文化更加多元化,這種結果令他很不滿意。他評價布萊爾是“比張伯倫還差的民族調解人”。英國前首相張伯倫二戰期間向納粹讓步的“綏靖政策”,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受到英國人甚至全歐洲的詬病。
布雷維克還抨擊查爾斯王儲資助牛津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的舉動,稱查爾斯的行為暗示著“我們傳統的精英階級正與伊斯蘭世界勾結對付人民”。
除此之外,布雷維克還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列入“叛徒”名單。
***嫌犯“精神導師”來自英國
據悉,布雷維克這份1500多頁的文件是用英文寫成,地點和時間落款為“倫敦,2011年”。他在文件中透露自己的精神導師來自英國,名叫理查德。
目前倫敦蘇格蘭場反恐部門正試圖確定布雷維克近年是否訪英,以及他是否為更大襲擊團伙的一員。
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布雷維克與英國的極端組織有關聯。布雷維克早些時候宣稱,自己與英國激進組織“保衛英國聯盟”有過聯系,而且公開建議該組織攻擊英國的核電站。
對此,“保衛英國聯盟”24日發表聲明,稱與布雷維克并無關聯。
英國首相卡梅倫24日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要求當局對國內的極右翼組織進行監控,以防類似挪威爆炸槍擊案的慘劇再次發生。
***右翼勢力重新“抬頭”
22日發生在奧斯陸的襲擊事件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挪威、甚至全球右翼極端分子的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在歐洲,反對穆斯林移民、全球化、歐盟權力和多元文化運動的勢力被證明是一支潛在的政治力量,在少數情況下,甚至是暴力的刺激因素。
英國《獨立報》發表文章稱,挪威必須正視極端主義威脅。挪威被列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該國目前有超過11%的人口是移民。不過,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的是,移民涌入并未引發對社會凝聚力和恐怖主義的擔憂。布雷維克襲擊事件迫切需要人們進行反思。
英國《金融時報》則刊文說,盡管挪威偶爾出現過極右翼勢力針對少數族群發動的暴力事件,但是政府從未遭到襲擊。布雷維克發動襲擊前,在網絡上大肆宣揚的極端觀點注定會在挪威引發關于種族關系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新一輪爭論。
美國《紐約時報》23日發文指出,挪威襲擊事件說明右翼勢力已經“抬頭”。而就在挪威慘案發生后,美國23日連續發生了3起重大槍擊案,造成10余人死傷。《紐約時報》24日稱,這些事件應該驚醒美國和歐洲的安全部門,近幾年來他們聚焦于伊斯蘭恐怖分子,低估了國內激進分子的威脅。
據稱,挪威襲擊事件和美國多起槍擊案再度喚起人們對1995年俄克拉何馬城爆炸事件的記憶——當年右翼極端分子蒂莫西?麥克維用一枚人造肥料炸彈炸毀了一棟聯邦政府辦公樓,致168人喪命。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分析師約爾格?福布里格稱,歐洲的右翼組織上世紀60年代初具雛形,但是在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消失。最近幾年,右翼團體有“抬頭”之勢,甚至在一些國家已經“坐大”。
(來源:中國日報網 任奇 編輯: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