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俄羅斯“費奧多羅夫院士”號科考船今年7月已完成北極海底繪圖,證實“西伯利亞大陸架與北極海底山脊相連”。俄羅斯有望在數月內向聯合國遞交報告,宣稱北極有超過98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屬俄羅斯所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對本報記者表示,兩年前,俄羅斯曾試圖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自然延伸,但未獲聯合國批準,而這一次獲聯合國批準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方面,目前對俄羅斯提交的北極海底地圖的準確性尚存疑問;另一方面,盡管目前聯合國尚未出臺類似于《南極公約》的法律規定,但很多成員國已達成共識: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不支持任何國家或利益集團對其進行劃分和占有。
打出“海上航行自由”牌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兩艘核動力潛艇“康涅狄格”號與“新罕布什爾”號最近在北冰洋完成了冰上演練,美國軍方稱此次演練的目的是提高海軍在北極地區的行動和作戰能力。
美國一直關注其北極利益,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國家安全戰略中稱美國是“在北極地區有著廣泛和重要利益的北極國家”。美國軍方聲稱,通過導彈防御和預警、戰略威懾、海空部署等確保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而海上航行自由是優先考慮的問題。美國國防部稱,當前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能夠滿足現在到2030年的防務需求。
在北極相關問題上,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既有戰略合作,也有戰略爭奪。美國國防部在今年5月稱,美加兩國國防部將“以互補方式”來確保在北極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拿大堅稱對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擁有主權,有關國家使用該航道時必須征求其同意;美國則認為這是一片潛在的開放水域,其軍艦自動擁有通行權。
大北極不應有“小圈子”
最新一期俄羅斯《國際生活》雜志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圍繞北極的冷戰》的文章。文章透露,北冰洋沿岸一些國家打算在盡可能小的圈子里瓜分北極,而不希望付諸大范圍的討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挪威、丹麥、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希望通過“內部協商,外部排他”來處理北極領土和權益問題,并進行北極治理。今年5月,北極理事會第七屆外長會議公布的《努克宣言》公開聲稱,只有承認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對北極的主權和管轄權,其他國家才能成為該理事會的觀察員。
同時,有關國家就通過合作管理北極地區也取得一些進展。與會國家外長簽署了北極理事會成立15年以來首個正式協議《北極搜救協定》,協定就各成員國承擔的北極地區搜救區域和責任進行了規劃。
今年7月初,美國國會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關于“北極地區變化”的報告稱,到21世紀30年代末,北極將出現無冰之夏,各國對于資源及航道等的爭奪將更趨激烈。瑞典國防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北極地區的未來將呈現一些國家各自宣誓主權,國際社會則努力實現多邊合作的特征。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張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