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取岬
知床半島
6月的日本北海道,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槐花香氣。仔細觀察,才發(fā)現(xiàn)公路邊的刺槐花正在開放。這里比北京的季節(jié)晚一個多月,不像夏初,更似春末。我們就在這沁人心脾的香氣中開始了北海道之旅。
從地圖上看,北海道的緯度大約相當于我國東北遼吉之間,路邊的黑土泛著油光。除了公路、房屋和汽車,一切都掩映在墨綠、翠綠和蔥綠之中。我覺得北海道很像我國的東北,于是很奇怪,日本人為什么不把這里稱為“東北”,反倒把發(fā)生地震海嘯的本州福島一帶稱為“東北”?
行進在鄉(xiāng)間,不遠便有一幢別墅式建筑,旁邊一兩棟鐵皮圓頂倉庫,連帶一片翠綠的田野,這就是典型的北海道家庭農牧場。看過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嗎?在各種自然抑或社會矛盾交織中,男女主人公對于充滿勞動氣息和真摯愛情的新生活含蓄而執(zhí)著的追求,曾經(jīng)感動了無數(shù)人。不知鄉(xiāng)間人們的這種淳樸人生,純潔人性,眼下還在這些別墅式的家庭農牧場中演繹著嗎?
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電影拍攝事業(yè)仍在繼續(xù)。近兩年,中國電影《非誠勿擾》在北海道的票房如何無從知曉,卻大大地促進了北海道的旅游業(yè)。男女主角下火車的北浜小站、女主人公跳海的能取岬、男配角開車經(jīng)過的起伏鄉(xiāng)間路,都成了著名旅游景點。據(jù)當?shù)芈糜螛I(yè)者介紹,以前,到北海道旅游的入境游客,最多的是來自中國的香港、臺灣和新加坡。自去年始,中國游客爆發(fā)式增長,一下子遠遠超過了以前的冠、亞、季軍,成了北海道最主要的入境客源。他們去北浜,往能取岬,看“梁笑笑”在哪里跳海,尋“秦奮”在哪里懺悔,順道去北海道一切好玩的地方。但是,今年“3·11”日本東北地震海嘯,緊接著福島核電事故,游客一下子全沒了。這一前一后,全出乎當?shù)卣吐糜螛I(yè)者意料之外。
其實,旅游就是人們閑暇時的一種“有聊”。支配這種行動的也就是一個念想,或突然冒出,或冒出后總也揮之不去。比如看一部大家都在看的電影,電影本身怎么樣倒在其次,但看卻是一種時髦。看過之后,又想,如果去劇中人物所處場景體驗一把,或許又走在了潮流前面。僅僅追逐流行的念想,就把某人推到了某個地方。當念想都指向一個地方的時候,就給這里帶來了“經(jīng)濟效益”。《非誠勿擾》的主題不過是一個老掉牙的、已經(jīng)念叨了無數(shù)遍的三角戀愛故事。比起同樣是愛情故事的《遠山的呼喚》,少了些許清新、自然、純潔、含蓄。而后者所缺少的,恰恰正是電影在自身之外對于某一“經(jīng)濟”的轟動。
上世紀80年代,描寫北海道的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追捕》在中國流行時,中國人尚不知旅游為何物。這既是時代的差異,也是拍電影的差異。就是不知道北海道變了沒有。北海道地方政府對于旅游的重視出人意料,比較起中國某些地方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時代變化。
在北海道的經(jīng)濟構成中,第三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達到76%,我想旅游業(yè)在其中一定占有重要比例。我結識的一位北海道斜里町町長說,他這位服務于一萬兩千民眾的町長,最關注的一是幸福指數(shù),二是環(huán)境保護,三是經(jīng)濟繁榮。而后兩項,都與旅游有重要關系,世界自然遺產(chǎn)知床半島就在他的管轄范圍。在北海道我們所到之地,政府官員和旅游業(yè)者都要反復地對我們說,福島核電站離這里很遠,北海道很安全,中國游客可以放心旅游——中國百姓的旅游活動,已經(jīng)深深地關乎北海道的經(jīng)濟繁榮。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島,相對人煙稀少。自19世紀初日本幕府置北海道開拓使,兩百年來早已開拓成熟。目前,北海道不僅森林多、植被多、雪山多、溫泉多,更兼公路多、鐵路多、港口多、機場多。兩百年前的開拓者們,恐怕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開拓的最終結果竟落腳在游玩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