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日關系正常化已經40周年。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四十而不惑”,“智者不惑”。意思是,人到了40歲,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對世界的認識客觀準確,對世界的理解冷靜理智,對世界的態度從容不迫,這樣的人就是理性的智者。未來的中日關系要達到“不惑”、“智者”的境界,需要雙方繼續穩步推進對話與合作,攜手應對風險與挑戰,共同分享發展與機遇,推動中日關系更加成熟、平和、理性、智慧。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不斷拓展,合作空間不斷擴大,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責任也不斷加重。全球視野下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已經遠遠超越傳統雙邊關系范疇,越來越緊密地與亞洲乃至世界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發展中日關系,既要立足雙邊,增進政治互信和國民感情,也要放眼世界,提升中日關系的全球影響。雙方要共同努力,增進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擴大人文交流,推動亞洲振興,應對全球挑戰,不斷豐富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內涵。
——兩國應進一步增進高層交往,加強在政治領域的磋商、溝通和協調,不斷增進理解和互信,為兩國關系及兩國合作提供持續、有力的政治支持。
——兩國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應攜手應對危機,增強互利合作,為亞洲和世界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應進一步密切經貿聯系,深化利益融合,推動亞洲和世界的經濟復蘇。
——兩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巨大戰略契合點和合作空間,在發展循環經濟、環保技術交流、綠色低碳增長、農業可持續發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荒漠化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和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要懷著互利共贏的信念,充分利用兩國經濟互補性強的優勢,為深化戰略互惠關系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兩國應秉承和發揚共同的亞洲文化價值觀,通過文化交往和發展創意產業表達兩國民眾的共通情懷,引起兩國民眾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兩國媒體應在擴大人文交流,增進國民友好感情方面肩負起重要責任,為民眾提供及時、準確、公正、全面的信息,以客觀、理性、包容、深入的報道修正兩國民眾的認知誤差,從而構建更為真實、客觀、平衡的國家和國民形象,為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為兩國友好關系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兩國要與亞洲國家一同努力,推進多種形式的區域、次區域合作,加強共同安全,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推進東亞合作進程和東亞共同體建設,在促進亞洲振興中實現中日共同發展。應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金融風險、能源與糧食安全、公共衛生、自然災害、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全球性挑戰,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共同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當前,中日關系面臨進一步發展的新機遇。中日兩國發展雙邊關系,既出于兩國利益,關乎兩國人民福祉,也是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的需要。只要我們雙方始終堅持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始終從兩國關系大局出發,始終從兩國人民友好感情出發,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就一定能夠排除干擾,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擴大交流合作,共同開創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新局面,共同譜寫中日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預祝本屆北京-東京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