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副研究員金嬴 (攝影:中國日報馮永斌)
10月26日,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召開。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副研究員金嬴在媒體分論壇上的發言節選:
我主要談一下關于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今年成為一個焦點。根據今年的調查,中國民眾認為釣魚島在日本上的問題和態度是影響他們對日本印象一個主要的原因。圍繞釣魚島問題,究竟是不是存在領土爭端,在中國民眾中認為存在領土爭端,怎么樣解決這個爭端,中國民眾首選應加強中方的控制,這個比例是58.1%和51.6%,普通公眾在前,精英高校師生在后。和2012年做一個對比,發現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變化,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中國民眾的意見集中于談判解決或者擱置爭議,當日本政府進行購島行為之后,雙方不斷的行為升級之后,中國的民意轉向以行動對行動加強實際控制成為中國民眾態度的首選。
但是與2012年相比,2013年中國民眾認為中日會因為領土爭端發生軍事沖突的態度成為降溫趨勢,大部分的民眾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釣魚島問題。
第二有關歷史問題,今年的調查可以看出來中國民眾對日本負面印象創歷史新高,這個過程中,這個結果中歷史認識問題,實際上起到很大的一個影響作用。因為以前在過去幾年調查中,歷史認識一直是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今年從比例上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幅。同時,在中國民眾關于日本的聯想詞中,南京大屠殺屢次上榜,同時在一些中國民眾了解歷史事件中,出現了歷史認識問題記憶重新走強。
接下來談一下現在中國民眾對日本的外交政策的印象,總體來說中國民眾感覺日本實行的政策是日本的對華包圍圈政策,圍著中國進行中國外交,這個在中國民眾是比較反感。所以加深了中日之間的相互不信任,中國民眾對日本印象不好的第三大原因。第三大原因就是日本聯合其他國家在軍事、經濟意識形態方面包圍中國,這個比例非常高。有此相關聯出現了工藤先生講的出現調查結果,中國民眾認為日本的霸權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比例出現上升。
也是受這個影響,中國民眾的感知中,日本構成軍事威脅,這個比例比去年相比是下降,但是還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數字。具體到它構成軍事威脅的理由,除了歷史發動侵略戰爭之外,現在日本的一個軍事安全政策的走向也受到中國民眾的高度觀眾,尤其是精英高校師生層面他們更加注重日本在法制層面的,比如說調整安全政策法律框架,對這個抱有非常強的危機感。
還有一點,這一次我們調查中涉及到了對東亞地區安保問題常設平臺的調查,這個普通公眾和精英都是支持,作為常設參加國的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中國民眾出現有意輕視日本的傾向,認為日本是不是應該作為一個常設參加國的比例上與去年相比有一個明顯的下降,普通民眾下降20個百分點,精英高校師生下降40個百分點。日本是一個公認的軍事強國,中國的民眾有意忽視日本,這是我們接下來需要探討的話題,如何正視對方。
第四,關于經濟方面。經濟方面來看確實它是中日關系一個重要的基礎,我們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來,中國民眾對日本良好印象中絕大部分的或者幾乎都是和經濟相關的一些項目。比如說在對日本良好印象里的選項是經濟相關,聯想到日本的聯想詞,正面的印象也是和經濟相關,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日本的經濟發達的還是持有非常強的一個正面的印象。中國民眾對中日發展有著很大的期待。在展望日本2030年國際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普通的公眾超過5成認為2030年日本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大國,精英高校師生比例更高。
中國民眾認為中國現在雖然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但是兩國在經濟上的合作關系還是有非常大的互補性,這是壓倒性多數,有一點我們要引起注意,由于釣魚島問題,2012年中日之間雙邊貿易出現減少下降趨勢,我們調查顯示絕大民眾認為釣魚島爭端會影響雙邊貿易。釣魚島爭端對中日兩國都會造成中日兩國不好的影響,對待和日本未來的政經關系,究竟是政冷經冷還是,還是政冷經熱,中國民眾表現出不確定的認識。經貿關系也發展到一個節點。
第五人文交流包括媒體交流。最突出的一個感覺就是受釣魚島爭端的影響,2013年中國民眾的赴日意愿有所降低。想去日本的民眾中首選是旅游,但是從意愿上下降。另一方面我們發現2012年的數字和今年的數字相比,就會發現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精英高校師生去過日本的比例。旅游在中日民間交流這一塊確實發揮非常大的作用,我們不能讓這種潮流停下來。
在媒體方面,我想剛才工藤先生已經講了我就補充一點,現在普通的中國公眾獲取日本的信息,它是比較相對單一,主要靠電視,而精英是靠網絡多一些。而且值得我們媒體人去反思的,現在無論是中國的普通民眾,還是精英高校師生依靠報紙和雜志獲取的比例都很低,這是未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做的,只有紙質的文字媒體有助于我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日關系將來的走向。
總的感覺就是說,雖然現在從民意調查的結果來看,中國民眾對兩國經貿合作地區一體化,都有很高的支持度和意愿,但是現在確實中日關系到了一個節點上。如果我們不能在一些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問題上確認合作的共識,并且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展,恐怕我們的一些關系包括民間媒體交流的關系,都要受到影響。雖然非常遺憾,但是這是我從這次輿論調查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就是這些,謝謝。
(來源:中國日報網 劉夢陽 黨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