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1日18時30分,泰國看守政府副總理素拉蓬突然宣布,從22日開始在首都曼谷及其周邊地區實施緊急狀態法,為期60天。素拉蓬表示,由于近期的反政府抗議引發多起暴力事件,對社會穩定造成破壞,因此政府決定實施緊急狀態法,并成立由勞工部長差林負責的緊急維護安全穩定中心,動用國家安全力量控制局勢。
反對派稱要繼續示威
在政府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法后,本報記者來到示威者占據的巴吞萬路口,看到示威人群并未減少,但暫時停止了演講臺上的活動,通過大屏幕收看政府宣布緊急狀態法的消息。示威領導人之一沙提表示,目前的局勢并未動蕩到需要實施緊急狀態法的地步,示威者將繼續抗議活動,并可能升級示威規模,下一步行動將在示威領導人召開集體會議后才能確定。此后,示威活動領導人素貼發表演講稱:“我們對緊急狀態法毫無畏懼,我們將繼續斗爭,不戰勝他信勢力,絕不回家。”
有分析認為,越臨近選舉,局勢將越危險。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沖突,泰國政府曾幾次討論實施緊急狀態法,該法律賦予執法者更大的權力,包括禁止5人以上集會、關閉新聞媒體等。此前,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帕拉敦多次表示,鑒于近期暴力事件頻發,政府正在“非常認真地”考慮實施緊急狀態法。
泰國政府突然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法,令曼谷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事實上,在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法之前,曼谷每天都有襲擊示威者營地的事件發生。根據泰國衛生部統計,從去年12月26日的全城游行至今,已有267人受傷、4人死亡。除了人員傷亡,示威活動給泰國經濟帶來的打擊更大,泰國財政經濟辦公室主任頌猜對本報記者說:“政局不穩,打擊了外界對泰國經濟的信心,將影響消費、貿易和生產多個領域,我們對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預期已經從3.5%—4%下調為3.1%,如果示威持續,增長率可能低于3%。”
軍方態度引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軍方似乎并不支持實施緊急狀態法。陸軍司令巴育20日表示,“目前的暴力活動還沒有發展到必須實施緊急狀態法的地步,而且即使實施緊急狀態法,軍方也僅是協助警方工作,不會扮演主要角色”。
雖然實施緊急狀態法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曼谷的抗議示威,但反對派影響力強大的南部地區20日也開始發動游行,并封鎖了當地多個政府部門,“封鎖曼谷”有向“封鎖全國”發展的勢頭。更令英拉政府頭疼的是,一些農民因為政府拖欠大米收購款,開始走上街頭,在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區封路示威,有激進者還宣稱要加入素貼的隊伍。21日,泰國大米農民協會已經委托律師協會起訴政府,要求“或者償還欠款或者退還大米,并承擔幾個月來的經濟損失”。
《曼谷郵報》報道稱,有武器與爆炸物正運入曼谷,抗議活動可能會出現更多暴力事件,軍方已加強警戒。本報記者也了解到,18日泰國建軍節閱兵后,大部分軍人和裝備返回外府駐地,“但有部分裝備和軍人繼續留在曼谷”,對此,巴育解釋說:“留下的武器是為士兵訓練提供的裝備,請不要臆測政變。”
有分析認為,如果局勢繼續惡化,一場軍事政變似乎難以避免。泰國蘭實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威塔亞功對本報記者說:“素貼和英拉都有自己的支持者,斗了好幾個月,誰都勝不了誰,可是一直拖下去,受害的是國家,受影響的是百姓,目前最迫切的是對立雙方相互妥協,才能使局勢緩和。”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小唐)